幽幽峽谷聽泉聲 北京霧靈山探尋最美山色

時間:2011-08-17 09:41   來源:遠方網

  水是霧靈山的靈魂,從山頂到山腳,隨處可見。泉水汩汩而流,擠裂了峭壁,衝出了石岩,從這塊山石爬向那塊山石,像是珍珠在流淌,激起了朵朵水花。大大小小的泉流,有的從崖頭跳下來,有的從斜坡溜下來,化作溪流飛瀑,一起洗綠山谷幽峽。

 

夏日濃綠攝影:東風

  生在北方,長在燕山腳下,對山已熟視無睹,常想天下的山不過如此,黃山多些松樹,泰山多些文字,嵩山多些寺廟,因有這些想法造成與霧靈山數次擦肩而過。終于有一日我來到霧靈山,卻深深的被震撼了。山像極了高清晰照片,霧靈山因著有陽光的中午,向我們露出空靈與靜美,山在我的周圍,將我緊緊抱裹,我成為山的一部分,山就是我的身我的體。

 

霧靈日出攝影:佚名

  當日我們宿在霧靈山外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度假山莊,叫祥隆度假山莊,山莊內居然有小溪穿過,老板借助地形修了個小瀑布,同時在旁搭建了花園和瓜棚,瓜棚下又設置一個燒烤的場地,再一旁是一個很大的露天魚缸,養魚的水是從小溪中引入的活水,十分趣致。

  次日淩晨山莊老板驅車送我們到山頂看日出,這是北京第一縷看陽光的地方,雲海伴著紅日,瑰麗壯觀。從山頂順著花崗岩鋪就的臺階,沿階而下,草木婆娑,滿眼青翠,風送來樹的歌聲,忽高忽低,在耳畔吟唱,真不忍心快走,真不忍心大聲說話,打擾了這份自然清幽。

霧靈秀水攝影:東風

  水聲,是水聲,這高山峻嶺上怎麼會有如此大的水聲?循著聲音看去,一條矯健的白龍從半空俯衝而下,落地轉瞬化為一潭碧綠,清澈見底,晶瑩剔透,隨之而落的鱗片,撞在潭面、青石上,濺起珍珠般的水珠兒在光潔平滑的潭面上滾開去,然後在不經意間,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這就是“龍潭瀑布”,挂在霧靈山的胸前,霧靈山因它變得靈動神秘起來。

  山里的天氣多變化,剛還明晃晃的太陽,眨眼就不見了蹤影,陰雲布滿天空,小雨不緊不慢落下來,再一眨眼的功夫,漫山遍野就蒙上了薄薄的白紗,大山像飄在海上的船,慢慢的起航向遠方駛去,又像畫家筆下的水墨畫,似夢似幻。我真的癡了,我衝進那漫天的雨霧,旋轉著,奔跑著,呼喊著,我不知道我呼喊著什麼,在這里在這一刻我與大山離得最近,我能感覺到大山的心跳,這山是活的,這山有喜怒哀樂。

  山的精神在哪里?在它的頂峰。霧靈山海拔2118米,頂峰插入雲霄。古人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頂峰我看到迎風盛開的紫丁香,嬌艷嫵媚,這個時候在市區丁香早就開敗,而這里丁香不畏寒冷,不畏強風,努力展示著生命應有的價值,讓人不由不感嘆生命的頑強。站在頂峰,雲在腳下,霧風撲面,涼涼的水霧兜頭而來,那種沁涼,讓人的精神頓時一振。我站到圍欄邊,往下望去,深不見底,只見一團一團的水霧從下升起涌上來,綿綿不絕,非常壯觀。

 

香楊遮天蔽日攝影:東風

  終究是肉身難抵山頂涼風,終究還是要回到塵世,戀戀不舍離開頂峰。我們來到仙人塔,仙人塔像個衛士,守衛著霧靈山所有生靈,一絲不茍,哪怕是身體被風雨雷電弄出道道傷痕,依舊無所畏懼,盡職盡責,傾盡畢生完成自己對山的承諾。這樣看來仙人塔比人強,一諾畢生;而人常許諾,但多出爾反爾,不堅守。離開仙人塔的時候,我對它多了份敬意。

  往下走的路,讓我想起《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十八潭,藏在山中,潭水碧綠,潭與潭間落差大,多石,所以多小瀑布、浪花,且兩岸樹木參差,常有木橋,石橋(石橋只有橋樁,沒有橋面),行在其中,感覺與世隔絕,超然物外,能靜靜地思考,用心、眼神、呼吸與自然隨意的交流,它告訴我內心的平靜是幸福的開始,別放棄幸福,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自然界中的一根草,一棵樹,一粒砂。

  盡管依依不舍,還是要分別。不管事隔多久,不管走出多遠,我都會記得這座山,因為這座山讀懂了我,我也讀懂了這座山。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