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小橋流水人家,江南的那些則已被眾多的客人蹂躪踩踏,查濟仍然如村姑處子。它的規模之大,在皖南堪稱第一,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現在村里還保存著唯一的元代建築-----德公廳屋,還有最完整的明代建築------愛月堂、二甲祠,眾多的明清代建築保護較完整。它破敗頹廢的滄桑之美,能讓人看見中國鄉村時代輝煌的歷史…
從涇縣城往西,開行50公里就到了查濟。一座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鱗次櫛比的古民居,莊嚴肅穆的祠堂,巍巍聳立的寶塔,飄逸的涼亭,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古樹,閒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發著古樸典雅氣息的古村落,以其獨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靈…

查濟古村的滄桑之美
搜狐旅遊重磅推薦
古村時逾千年
查濟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厚岸鄉(現已合並到桃花潭鎮),村莊方圓2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興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廢毀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歷史。鑒于村莊現存明清古建築較多,且廢墟綿延,國家文物部門于2001年將其列為第五批國保單位。
據記載,查濟村最輝煌的時候,有鐘秀、平嶺、石門、巴山四門,有巴山、青山、如松三塔,有108座橋梁,108座廟宇,108座祠堂,村民近7萬人。歷經風雨,加上太平天國戰火和當代破四舊,村莊廢毀嚴重。但三溪(許溪、岑溪、石溪)並流,人們“依山建屋、臨水結村、推窗見河、開門走橋”的總體格局並沒有改變,現存明清古民居也還有約200座,元代建築1處,一個中國鄉村時代輝煌村落的架子還在,村口山上的如松塔,還頂風冒雨傲然挺立著。
完整規劃的樓臺水係
“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這是明朝時,村人查絳所描繪的查濟村情景。據介紹,查濟村鼎盛在明清,當時人口越來越多,逐步向外發展,延伸到15里以外。在明朝時,村莊就有了相當完整的規劃,民房、廟宇、祠堂、樓塔、水係,全按規劃建設。每戶人家幾乎都前庭後院,臨水而居。因此,查絳又深情地寫道:“武陵深處是誰家,隔河兩岸共一查。漁郎不怕漏消息,相約明年看桃花。”
隱居桃花源的淳樸人家
如今,查濟的消息已經“漏”了出去。在村中最古老建築——德公廳屋倒塌的後進院落,出現了一位新主人——法國青年于連。他幾年前偶然來到查濟,立刻被這里青山環抱、溪流奔涌的自然環境所吸引,也深深喜愛上這里恬淡淳樸、悠閒自得的民風。他出錢買下了德公廳屋倒塌的後院,請當地工匠盡力將它修復。去年秋天,他與女友——南京某小學的體育老師景小姐,在查濟舉行了中國傳統婚禮。他的父親、幾個哥哥都從法國趕來,還幫他抬轎子。現在每逢周末或休假時候,于連夫婦就會到村里住上幾天。他們也因此成了查濟一道特殊的人文風景。
到了查濟,很容易聯想到桃花源。的確,查濟的幽僻、與世隔絕似的意味,深深攫住了許多人的心。“青山橫西郭,泉水繞查村。匆匆金陵客,淳樸山鄉人。白雲遊子意,落日故國情。揮手自茲去,復蹈車馬塵。”這首著名畫家陳丹青寫的舊體詩,契合查濟的獨特神貌,更表達了當代人的獨特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