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鎮,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應該是在魯迅的著名小說《孔乙己》里,文章里提到“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走進魯鎮,倣佛是走進了歷史,走進了魯迅的小說,給人的是一種似幻似真的感覺,是一種以心靈而去實地感受歷史、體驗歷史的感覺。
一個永遠和魯迅小說分不開的魯鎮
魯鎮挺大,沿著彎彎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魯迅筆下提到建築。大概是魯鎮新開張的緣故,好多“民居”還無人居住,好多商鋪還無人經營,只是主街上店家多一點。貢品店、錫箔店、油燭店、茶漆店、錢莊、當鋪……那些現代都市已經沒有的店鋪林立在這里;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魯四老爺……魯迅筆下的人物,又一個個出現在街上。

少年閏土中百草園 圖片來源:高士輝(搜狐博客)
“媽媽的,兒子打老子”拖著長辮子、戴著烏氈帽的阿Q,晃悠著長煙桿,油腔滑調地裝著各種怪相,東張西望尋找著小尼姑;“我只知道雪天是野獸在深山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衣衫襤褸的“祥林嫂”拄著棍子,嘴里自言自語地喃喃絮語:“我只知道東山的狼吃人,沒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孔乙己在酒肆的櫃臺邊“研究”著“茴”字的四種寫法……這一幕幕魯迅小說的場景,不是舞臺上演出的話劇,而是穿插在“魯鎮”遊客身邊的“活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