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謎在梭坡:女王建立的千碉之國?
2、探謎在梭坡:女王建立的千碉之國?
探謎線路:梭坡-古東女國遺址-中路,2日徒步探謎遊。(若只做“梭坡-中路”或“梭坡-古東女國遺址”則1日可完成)
特點:完全徒步、條件堅苦、深入平常藏家。適合體力較好,有徒步登山愛好的驢友。
亮點:古碉群和碉王;險峰深溝;極目遠眺雪山村寨;荊棘地帶和原始森林;古東女國神秘傳說和尚未解開的遺址謎題。
丹巴是古碉存留最集中的區域,而梭坡又是丹巴古碉保留最完好的地方。著名的莫洛村古碉群、65米的高碉之王,以及蒲角頂的嘉絨十三角碉王都屬于梭坡鄉,梭坡片區現存84座碉樓,隔著大渡河的蒲角頂片區有29座碉樓。中路與梭坡分居同一座大山的兩面,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攝影家莊學本曾記錄中路碉樓多達百余座,但在近幾十年遭到嚴重破壞,拆碉建房,僅剩21座。所以,倘若從梭坡翻過埡口到達中路,那麼你就能完整的親歷正在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丹巴中路、梭坡藏寨碉群”。
和中國西部橫斷山脈中千萬個散布在山間河谷中的村落一樣,這些無文字記載的土地早已在復雜的民族戰爭、遷徙和融合中失落了自己的歷史。因此,這些屹立千百年的碉樓、代代相傳的故事和歌謠,便成了尋找歷史的模糊憑據。最近,盛傳在梭坡鄉發現了《舊唐書》中所提及的“東女國”的國都遺址,前去一探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
首先聯係了我在梭坡的朋友“格魯翁都”。這個男孩子約莫二十出頭,在家務農兼做導遊。帥氣卻憂鬱的他愛好寫作,十五歲開始寫詩,現在又新近完成了一萬五千字的關于梭坡傳說和風俗的稿子,他希望能夠作為旅遊宣傳冊子出版,讓更多的人了解他美麗的家鄉。請他做我的向導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

探謎在梭坡:女王建立的千碉之國?
縣城去梭坡出租車10元,三岔河做面包車2元。梭坡臨大渡河,土路常常塌陷,車只能到河邊,走過經幡飄揚的鐵索橋,迎著早晨太陽的方向走約莫20分鐘,就見到翁都在莫洛村口等我了,這時是早上9點半。我們沒有帶幹糧,因為翁都估計,四個小時一定能到。
跟著上山吃草的羊群,我們開始了攀登,從莫洛到左比,然後走出村莊,在正午時分到達一個垂直深切的峽谷邊:野桃花長在懸崖邊,雄鷹從谷底盤旋飛起,直到雪山之顛,落單的小羊被驚嚇得發出咩咩的叫聲,如此壯觀險要的地勢向人們隱隱的透著威嚴。後來從梭坡鄉政府的澤翁丹增老師處得知,這條深溝的名字叫做“毛德龍“,意為”女性生殖器“,翁都告訴我,傳說這里是妖精出沒的地方,對面山崖上的黑洞是個妖精洞。這些名詞的含義和口頭傳說,暗示了人們對具有非凡能力和權力的女性那種又敬又畏的遠古記憶。我開始越發的相信,這里曾經居住著強大的女性首領。
翁都從前走過的小路已經塌方,為此我們不得不穿過荊棘向上尋找大路,這讓我吃盡苦頭,滿地的黃連都張牙舞爪的露出尖刺,不長刺的植物大概都被牛羊給吃光了。一個多小時後,我們終于下到了河灘,翁都指指面前密林覆蓋的山坡,說再走半個小時就到。不想,我們在這背陰的杉木林中迷失了方向,這里完全無路可尋,參天大樹上挂滿了松蘿,倒下的大樹則長滿了菌類和苔蘚植物,可見這里已經在較長的時間里少有人類活動了。翁都說,當地人比較忌諱到這里來,只是放丟了牛馬才來這山里尋找。我體力不佳,在高海拔登山很吃力,一路停一路找,到下午快四點的時候,才到達了山崖的頂端,也就是傳說的“東女國遺址“。
這的確是一個古城堡的遺址,不僅有明顯的城牆,其殘存的碉樓和房舍在山崖上漸次鋪展,雖然在植物的遮擋下,面積顯得並不很大,但來路的艱辛和腳底的萬丈懸崖卻已經向我們表明了它的威嚴和霸氣。翁都說,傳說這里的女王要把屬龍的女嬰和屬虎的男嬰摔死在她王官下的巨石下,用以祭奠她故國親人的亡靈。
我非考古學者,無法進一步探究這片遺址所埋藏的秘密,帶著驚嘆和疑問,趕忙下山了。當我再次爬到深溝的另一側山崖,回望密林山顛露出頭角的古堡,不得不佩服女王選址的良苦用心。在太陽下山之前,疲憊不堪的我們終于趕到納依村翁都的表哥阿雄家。

探謎在梭坡:女王建立的千碉之國?
阿雄漂亮的妻子為我們準備了晚餐,這是我從早上八點半用餐後間隔了十二個小時所吃到的飯菜,自然是格外的香。他家的一雙兒女非常活潑,圍著我蹦蹦跳跳,可惜我累得只想早早的入夢,如果還有機會再去他家一定跟兩個小家夥好好的玩玩。
第二日我給阿雄一家照完全家福之後,又和翁都上路了。納依村本來就是最靠近埡口的寨子,而且經歷了昨日的磨練,翁都讚揚我腿腳靈巧起來了,因此約莫一個半小時我們就到達了埡口。白色的經幡提示我們這里就是梭坡和中路的分界了,此下走過一段較為濕滑的下山路,中路的全景就顯露出來。只是早上的光線角度並不很理想,如果是在下午和傍晚進行翻越,應該更容易出好作品。
中路靜謐甜美與梭坡雄壯險峻形成了對比,這里坡度緩和,且通車到半山腰,若反向翻越,難度要小很多。我們很輕松的就下到桑丹老師家,趕上了午飯,就此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