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塘煙雨長廊
西塘:傳奇的煙雨長廊
《情致西塘》說,西塘又名胥塘,是那個一身豪情,卻鬥不過西施的伍子胥“引胥山以北之水鑿塘”,造就了西塘“依水成街、因河成鎮”的水鄉景色。如今除了胥塘河水在木槳聲中依舊蕩出的一圈圈漣漪,伍子胥的遺跡已經是無處尋覓了。不過古鎮內現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多處,特別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于世。
在江南六大古鎮中,西塘最具特色就是千米廊棚了。這種類似廣州騎樓的建築風格給水鄉增添了溫馨的質感。
廊棚是一種俗稱,詩意的人都管它叫煙雨長廊。從“錢塘人家”出發朝南走,廊棚就一直像傘一樣遮著滿天的月色。到了盡頭就是西塘的聖地“七老爺廟”了。
廊棚其實只是西塘人家伸長的屋檐,他們在老屋里住著,也順便做一點買賣,他們或端著飯碗,或坐在板凳閒聊,偶爾跟路人點個頭,臉上的笑也是淡淡的,像西塘河的水。漫步廊棚,最具現代感的景觀就是一個農婦拿著掌上遊戲機狂打。
廊棚上的石板有些是空心的,踩在上面有聲,據說這是有意的鋪設,可以使積水流走。廊棚下曾經走過一些有詩意的人,比如柳亞子和他的南社詩友。他們在櫓聲槳影中,在廊棚滴雨中,享受著生命濃鬱的春色。
點評:除了長廊,西塘還有雨巷,願你能逢著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