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到姑蘇見, 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 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 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 鄉思在漁歌。
姑蘇城,在每一個回眸間,在每一段白牆灰瓦間都能看見曾經的小橋流水。在這樣一座古意盎然的城市中遊走,會覺得自己是在水墨畫中遊覽。
清晨,大雨如注,坐在上海開往蘇州的快客上,望著窗外越來越模糊的景色,一邊祈求雨小一些,一邊想蘇州是不是像“四爺”一行乘坐小魚兒的船微服下江南時的蘇州,還有沒有許仙與白娘子行醫時蘇州給人的感覺。。。
隨著車的顛簸,我進入夢鄉,醒來時,車已進入蘇州地界,伸個懶腰,準備走進煙雨蘇州城。
冷冷的秋雨,打在臉上,頓時清醒;走出車站,完全找不著北,打車吧。。。提前跟站內咨詢人員打聽好了打車到盤門11元左右,心里有了底,打了輛車直奔盤門三景,三拐兩拐,到了,11元整。沒有被黑,情緒大好,感覺一天都會走好運的。
由于是清晨,又有雨,盤門內遊人很少,數得過來,終于體會到“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意境了,若想感受蘇州園林的真正魅力,必須一個條件—人少。
所謂“盤門三景”是指雄踞蘇州西南的“盤門”水陸城門、橫跨運河的“吳門橋”、臨流照影的“瑞光寺塔”。
水陸城門氣勢雄偉,陸城門分內外兩重,內外兩道城垣構成迷長約20米的方形甕城。內城門北面左側有和條坡度約為20度的城牆跑馬道,直抵城牆頂上的一座由巨磚鋪鋪成的寬闊平臺。在此能看到整個陸門、水門、甕城面區和結構的全貌。
為適應古代防禦戰而設置的鋸齒形雉碟、女牆、射孔、閘口、關石、開井(防火用的設置)及眺望臺俱在。內外兩道水城門全用花崗岩石構築,高大的城門洞,可容兩船並列而過。每重門都在巨型閘門以控制水流。不難想象,當年盤門雙重水陸城門照臨大運河,車馬出入城關彩幡飄揚,船只進出水門扳舵擊槳的繁盛景象。
“吳門橋”傍近“盤門”,始建于北宋。今橋為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重建,因此處水陸要衝,有吳中門戶之意,而為橋名。橋橫亙于波滾滾的大運河上,橋洞高大,木船可揚帆而過,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大型單拱石橋。石拱橋,烏篷船,月亮門。。。
盤門景區內的蘇州評彈,陰柔之美與雄壯盤門相得益彰。登“瑞光寺塔”,臨空遠眺,風景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