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11中國旅遊項目投資大會上,北大青鳥集團旗下的傳奇旅遊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宗冰透露,北大青鳥近期已與八達嶺景區簽訂了開發合作框架協議,力求改變遊客“一上一下”只駐足約40分鐘的旅遊現狀,消除遊客登臨後“相見不如懷念”的觀後感。
據悉,早在2010年年初,北京市政府就決定以八達嶺長城為龍頭,建設總面積約55平方公里的“八達嶺長城旅遊文化產業集聚區”。北大青鳥集團作為重要的投資方,目前正在做規劃設計,投資建設細節方面正待成型。
“八達嶺長城需要進一步活化,讓遊客更深入地體會長城的文化演變。這同時也是很多歷史文化遺產景區的升級方向。”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認為。
謀求“遊客”變“留客”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著稱于世,成為每一個來中國旅遊的遊客的必登之地。
北京八達嶺特區辦事處的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0年八達嶺長城的遊客接近700萬人次,帶來了數量可觀的門票收入。但如何突破單一的門票經濟,讓“遊客”變為“留客”,改變“靠山吃山,做水吃水”的傳統旅遊景區運營模式,一直是八達嶺景區面臨的問題。
上述負責人介紹,為了改變上述狀況,增強八達嶺長城的品牌競爭力,2010年北京市政府決定建設八達嶺長城旅遊文化產業集聚區,將八達嶺景區的范圍由1.9平方公里擴大至55平方公里。
按照規劃,八達嶺長城旅遊文化產業集聚區將形成“一軸兩帶多輻射”格局。以八達嶺長城為軸,形成東西兩帶、輻射周邊的旅遊文化產業集聚區。
其中,東部產業帶包括水關長城、石佛寺古村、長城腳下公社、探戈塢音樂谷、印象·長城;西部產業帶包括岔道古城、長城天地、殘長城、清涼盛景長城大酒店,輻射到周邊的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八達嶺滑雪場等景點。
據悉,在保護長城文化的前提下,八達嶺景區將對長城周邊村莊進行拆遷改造,重現明清風格古村落風貌,進一步開發一批高端旅遊休閒服務項目。
活化景區
上述規劃為企業的參與提供了契機。陳宗冰透露,今年5月13日,北大青鳥集團與八達嶺特區正式簽訂了《八達嶺風景名勝區開發合作框架協議》。北大青鳥將就八達嶺長城腳下的岔道古城等項目進行投資。“根據規劃設計,目前已經報上來的投資額達到了7億元,預計總投資額將會超過10億元。”
談到投資八達嶺項目的動機時,陳宗冰表示,八達嶺目前年接近700萬遊客的消費潛力是一個重要方面,讓遊客真切地體會到長城的歷史文化傳奇,也是重要的原因所在。
“這個景區現在是明顯的相見不如懷念。每個人去了開車要一個半小時,回來還要一個半小時,超過90%的人在那里停留不會超過40分鐘,在畫滿名字的城牆上散散步就回來了。”陳宗冰說,“每個人對長城都有很多的向往,但是心里希望的東西看不到,這是個遺憾。”
據其介紹,北大青鳥已經聘請了國外三四個團隊進行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力求通過景區的增值服務提升,挖掘景區的核心價值。在具體規劃細節方面,陳宗冰表示目前正在規劃設計進程當中,不方便披露。
然而,對于八達嶺景區的打造,業界也給出了不同的看法。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旅遊研究與規劃設計中心副主任牛亞菲認為,對于世界遺產保持歷史風貌是最重要的,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地形、氣候等方面來看,八達嶺長城景區不適合大規模地開發。
而吳必虎則認為,隨著旅遊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場結構的逐步優化,在不破壞遺產景觀的前提下,進行景區的活化無可厚非。
“但八達嶺長城景區的開發,應該充分展現這些歷史文化韻味,建築設施面貌要和長城保持和諧。”吳必虎建議。(作者 蘭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