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際旅遊的核心是城區旅遊,但是,中國旅遊發展30年,城區旅遊水平雖然也在逐步提升,總體來說還是被大家看輕了。我們現在說旅遊還是局限于研究能不能開發幾個景區,景區開發完了就開始收門票,這是30年以前的觀念、模式,現在顯然不能還用這種觀念和模式來指導我們的發展。
實際上,這些年城區旅遊已經大大發展,比如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798,都不是景區的概念,但是構造了城市發展的亮點、城市消費的熱點。所以,從城際旅遊來說,核心就是城區旅遊。從產品開發的角度來說,要注重傳統和創新的交織。按照傳統模式,近距離、低水平的重復開發會形成分散化、同質化的惡性競爭,所以需要把觀念顛倒過來,弱化傳統模式,推進轉型提升。
首先,從比較單一的觀光型產品,轉向復合型產品。復合型產品主要包括觀光旅遊、商務旅遊、休閒度假、特種旅遊四大類。實際上城際旅遊最重要的是商務旅遊,其次就是休閒度假,這兩方面發展起來之後,這個城市就有味道了。白天大家可以去看景區,晚上一定要找一個地方吃喝玩樂,如果缺乏這樣的地方,就意味著這個城市的旅遊體係不健全,一定意義上就變成了被景區壓倒的城市。
第二,粗放轉向精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尤其是文化的挖掘,很多東西都越來越精致化。比如重慶的餐飲,原來大家一到重慶就要吃火鍋,就會吃得滿頭大汗,非常粗放、非常火爆,現在不同了,在保持了風味的同時提升了精致,而且重慶整個城市都在往這方面轉型。這就意味著作為城市,重慶的吸引力比以前大了很多,提升了很多。如果每個城市都能這麼做,即把城區旅遊發展起來,城際旅遊的核心就建立起來了。
休閒城市應達到:在城市生活中,休閒活動普遍,具有豐富的休閒設施;休閒產業在城市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形成品牌,並構成強大的市場吸引力。休閒城市要符合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和諧城市等多元的要求,環境適宜人居住,具備歡迎外來者的人文精神,將本地傳統文化挖掘到位,最重要的是使社會各方面和諧發展。
城市中央休閒區是城市文化底蘊的集中,城市消費的集中,城市晚間的亮點。這樣的一個休閒區需要多元素、小設施、大街區,休閒、娛樂、商業、飲食、文化等都要小,多建小廣場、小綠地,這樣才有味道。全國休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研究城市中央休閒區的國家標準時,就有一個要求,城市中央休閒區的路寬不要超過8米,之所以要定到這個程度,因為這都是有規律的。如果城區能構造一個中央休閒區,這個城區的吸引力就會增大。
城市休閒體係的建設包括夜景營造、餐飲、娛樂、健身、文化、購物等完整體係的構造。目前市場需求的特點是多層次、多功能,很難有明確的訴求,比如遊客到這個地方來就是看一看、逛一逛,如果突然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有需求了,把需求激發出來就是城市休閒體係的功能。
城市中社區的休閒人口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設施上要求體現文化性、體育功能、公共性;文化方面要求項目豐富、趣味濃、層次多;活動要體現係列性和生活性;交流上要做到便利性、表演性;安排要實現層次性、包容性;組織物業與業主,實現統一性。
隨著城際旅遊的發展,可借鑒的樣板也多了,但最後如果變成千城一面,那城際旅遊的發展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差異度是重點。其次是文化度、舒適度、滿意度、幸福感。
自然不宜改變,感受應當深化;歷史不可重演,體驗應當升華。這就需要研究五個力:視覺震撼力、歷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潤力、快樂激蕩力。如果一個地方這五個力都達到了,這個地方肯定是一流的。(魏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