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更多中國人會來日本”
——率團在日本京都、奈良考察側記
6月3日,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率中國旅遊交流團抵達日本京都、奈良,先後赴京都島津制造所、京都禦所,奈良東大寺、平城宮遺跡和唐招提寺等地考察。在與當地政府官員、企業、知名人士交流時,邵琪偉多次表示:“中日合作潛力巨大,相信更多的中國人會來日本旅遊!”
邵琪偉首先來到京都島津制造所。島津制造所創立于1875年,是設計與制造精密儀器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制造的分析測試儀器、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產業機械等聞名世界。2002年,島津公司的田中耕一先生曾獲諾貝爾化學獎。在聽取島津制造所中本晃社長介紹情況後,邵琪偉表明了考察島津公司的目的,“我們主要想確立一個理念,就是旅遊業發展到今天,已不能從傳統意義上去思考,旅遊業發展必須和現代高新科技緊密結合。”
邵琪偉說,日本在早些年間提出觀光立國戰略,中國政府提出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來培育,為實現這個目標,旅遊業必須與現代高新科技融合發展。“今後,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旅遊者可以去的目的地。還有,世界航天旅遊計劃已經開始啟動,歐美正在設計載客上天的航天器,我們也正推動中國航天部門把航天旅遊列入計劃。為旅遊者安全、健康服務,需要大量醫療設備。島津公司醫療器械水平高,可以研發更多為旅遊者服務的裝備、器械。”
奈良是日本歷史和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曾是日本古都。奈良的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由中國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後于759年建造,是日本國寶和世界文化遺產。鑒真和尚于該寺坐化,寺內安置的國寶“鑒真和尚像”是日本最古老的肖像雕刻。
奈良縣知事荒井正吾陪同邵琪偉在奈良縣廳參觀了“友誼之船”和“鑒真和尚像”。他說,奈良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鄧小平等許多中國領導人都訪問過奈良。相信隨著旅遊交流的擴大,奈良與中國的友誼會長久地持續下去。邵琪偉表示,先輩為中日友好交往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作為後人,我們將循著先輩的足跡,繼續推進兩國友好事業。
在唐招提寺,邵琪偉同住持大師親切交談,了解鑒真對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貢獻。他還仔細詢問寺廟內有沒有燒大香,燒香有什麼規定,住持回答說,寺廟為保護文物,防止火災,嚴禁燒大香,細香也必須在指定場所燒。邵琪偉說,“這很好。鑒真高僧是開創中日交往的先行者,唐招提寺是中日友誼的見證。時間雖然已過去1300年,但寺廟建築物、文物保護得如此之好,感謝你們所做的努力。”
“通過考察,我們認為奈良是安全的,相信奈良在日本旅遊業的災後恢復發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在接受日本當地媒體採訪時,邵琪偉表示,中日兩國友誼源遠流長,希望奈良加大與中國各地旅遊部門的交流合作,在中國市場宣傳推介奈良的文化旅遊資源,“相信中國遊客都願意來這里看一看!”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鄭林祥,國家旅遊局黨組成員、規劃財務司司長吳文學陪同考察。(記者班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