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 明:圖為外國遊客參與活動。

說 明:圖為祭祀場景。 作 者:冽瑋
6月6日端午節,西安數十名漢服愛好者齊聚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西安小雁塔腳下,行古禮祭祀屈原,並展示鼎、蓋、爵、盤等古代禮器在祭祀活動中的作用。有關人士稱,該活動旨在加深現場遊客和學生對文物及傳統禮儀的理解,讓人們通過親身體驗傳統非物質文化,提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上午10時許,一群花樣年華的少男少女,高束發髻、交領右衽、廣袖飄飄,開始進行莊嚴的祭禮,包括進位、賓盥、上香、進奠幣、三獻禮、讀祭文、祭江、吟誦離騷等內容。隨後,進行了蘭湯祓禊、包粽子、編五彩繩、刺“五毒”等議程。其中蘭湯祓禊是用沾水的菖蒲拂拭對方,以示驅除晦氣;編五彩繩則吸引了許多女孩子的目光,親手編織五彩線繩,再挂上鈴鐺,戴在手上,據說就可以祛病除害。而賦予了時尚內涵的剪葫蘆、插艾葉、縫制香包、佩香囊、碰蛋比賽、編五彩繩、避五毒、茶禮文化展示等民俗活動,是年輕一代以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詮釋著他們心目中的古老端午節。
記者發現,在這些漢服愛好者中,“90後”的身影明顯增多,大多數屬于網友的自發追隨。來自陜西師大一年級的李子旌表示,他們聚在一起,就是為了讓更多年輕人領略中華文化傳統,過“地道”的中國人的節日。一位年輕的網友則認為,看見鼎、蓋、爵、盤等古代禮器所營造的肅穆氛圍,有穿越千年時空之感。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里,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元素”,能夠令人調整心態、摒棄物欲。
此次活動的發起人之一胡忠寶認為,舉辦這樣的漢服端午祭祀活動,旨在重視民俗,提倡傳統回歸。
西安博物院副院長孔正一表示,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全世界的華人都能通過這樣一個節日,尋找到同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記者 冽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