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1年《旅遊綠皮書》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了《2011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旅遊綠皮書No.10》)。
《旅遊綠皮書》中《中國旅遊日設立背景、歷程與意義》一文作者高舜禮指出,設立中國旅遊日是我國乃至旅遊業發展史上值得記錄的大事。一是設立國家級的旅遊日,相當于國家在對旅遊業專業性定位之外,又給予了面向全社會的通俗性定位,使旅遊成為國計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使旅遊躋身于國家重要宣傳日、活動日之列,贏得了與“全民健身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全國土地日”、“全國助殘日”、“全國防災減災日”等同等重要的社會地位;三是使中國成為全球少數設立國家旅遊日的國度,反映了中國政府對旅遊業的高度重視,將有利于提升中國在國際旅遊界的形象。
中國旅遊日的誕生具有鮮明而深刻的時代背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旅遊業得到了空前發展。尤其是近年來,旅遊業以獨特而強大的帶動和促進功能,刺激了消費,擴大了內需,增加了就業,提升了生活,促進了環保......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當前,我國人均GDP已達到4000美元,115天的公共假期已達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國民旅遊消費意願逐日攀升,我國旅遊業再度進入大發展期。人民群眾期盼旅遊業大發展,社會各界看好旅遊業大發展,黨和國家殷切期望旅遊業大發展,要求“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因此,中國旅遊日的設立,既是順勢而為,也是發展必然,更是迎節未來。
中國旅遊日的設立有不同于其它全國性節日的特徵。其一,它不是由行業部門向國務院建議的,如全民健身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日;也不是由法律規定的,如全國助殘日、全民義務教育日、全國土地日,而是先由國務院文件(國發[2009]41號)決定“設立中國旅遊日”,再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和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其二,它不是由行業部門自行選定一個日期上報確定的,而是通過了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廣泛研討、聽取部門意見等過程,決策過程體現了開放和民主。其三,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社會性宣傳日、教育日,也是一個與民眾個人生活直接相關的活動日,通過旅遊日活動可直接引導旅遊者領會旅遊真諦,學會旅遊、享受旅遊、體驗旅遊,進而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提升公民文明素質。
《旅遊綠皮書》所載的高舜禮《中國旅遊日設立背景、歷程及意義》一文,對旅遊日徵集、設立作了紀實性概述,並對設立背景、意義和有關問題作了剖析,是目前所能提供的第一手最為準確和翔實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