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日:給力旅遊業新發展

時間:2011-05-11 15:29   來源:寧波日報

  主持人:不久前,經國務院批準,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遊記》開篇日)被確定為“中國旅遊日”。當今時代,旅遊業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大、對其它相關產業和行業促進作用明顯的特點,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設立“中國旅遊日”標志著我國旅遊業正邁入一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的新時代,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旅遊促進經濟發展、促進人類文明健康的廣泛認同,以及新時期人民群眾對旅遊生活的新期特。“中國旅遊日”這個全國性的旅遊活動、宣傳日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中國旅遊日”何以情定5月19日?寧波寧海作為《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地,面對“中國旅遊業”,有何機遇與責任?

  設立“中國旅遊日”意義重大

  主持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已進入了一個大眾化的旅遊時代。旅遊業的提升發展,必須要有一個符號或載體,這個最佳載體無疑就是旅遊日。

  劉德謙:確實如此。去年,中國已躍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第四大出境旅遊消費國,旅遊業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更加凸顯。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旅遊日”,主要目的是啟發國民旅遊意識,鼓勵居民參與旅遊,宣傳旅遊業功能,優化旅遊發展環境,促進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因此,“中國旅遊日”是一個全國性的宣傳日、活動日或主題日,與20世紀70年代末世界旅遊組織設立的世界旅遊日一樣,都是為了發揮宣傳、普及、教育和標示的功能。

  首先它應該是面向中國民眾普及旅遊知識的日子,就像世界旅遊組織每年“世界旅遊日”的主題口號一樣,我們也應該根據中國國情制定出每年的宣傳教育主題,以進一步闡明旅遊對我們國家的作用和意義,加深各地居民、各個行業、各領域的研究者,以及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對旅遊的理解和認識。據了解,今年首個中國旅遊日活動的主題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同時,有關旅遊的相關行業更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以自我教育為中心,進一步拉近自己與服務對象的距離、與消費者的距離,改進工作,以之作為一年一度的自我提升與鞭策;應該讓旅遊工作者從節日和節日的的活動中,親身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和自己職業的光榮。

  當然,這個節日還將為旅遊者帶來更多的歡樂,在節日期間或節日前後的周末周日,也不妨借鑒世界旅遊組織在世界各地舉辦慶祝活動的辦法,創造條件舉行一些區域性的文化文娛活動,一些景區景點還可以在自願的基礎上推出降價或免費接待等等的優惠,各級學校也可以面向社會普及中國地理知識和中國旅遊史、交通史、國際交流史……總之,“中國旅遊日”應該是一個既有利于中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讓旅遊者享受到節日的歡愉,又可以讓人們了解中國旅遊文化傳統、得到教益的日子。

  今天的旅遊業,早已突破了人們過去的舊認識,它的日新月異正在使它成為跨越許多領域的產業集群。很顯然,滿足居民需要的旅遊供給更需要這個產業集群中各行業門類的協同努力。“中國旅遊日”的設立,正是一個在意識和理念上進行產業協調整合的好機會,可以相信,通過“中國旅遊日”的設立和進一步的安排,定會使國民經濟的更多門類認識到自己在我國旅遊供給中的地位,從而在滿足居民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來。

  王琪延:概括地講,設立“中國旅遊日”的意義在于:第一,是擴大內需的必然。2010年我國國內旅遊達2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旅遊業總收入1.57萬億元,同比增長21.7%,旅遊直接就業達1350萬人,旅遊業成為我國拉動內需抵禦不利因素保持平穩發展的重要產業;第二,設定“中國旅遊日”,在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上樹立旅遊業的產業地位,從長遠看是保證我國旅遊業健康發展、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的必需;第三,設定“中國旅遊日”是加速我國旅遊產業的換代和升級的必要,旅遊業是生產性服務、消費性服務和公共服務的綜合性服務業,它通過整合各種要素,以自身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因此,設立國家旅遊日有利于提高旅遊業地位,加速旅遊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換代;第四,是加強國民旅遊休閒意識提升的必要,將之上升到國家法定節日的高度,有利于將旅遊休閒意識深植廣大人民心中,對提高國民的整體素養及日後的產業培育有積極的作用。

  “中國旅遊日”緣何定在5月19日?

  主持人:當“中國旅遊日”要不要設立不再成問題後,究竟設立在哪一天有許多意見。“中國旅遊日”確定在“5.19”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民意支撐、專家考量,與相關部門的積極推動?

  祝善忠:選擇5月19日作為“中國旅遊日”,是經過多方面考量而最終確定的。5月19日是中國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徐霞客宏篇巨作《徐霞客遊記》的開篇日。將5月19日《徐霞客遊記》的開篇日確定為“中國旅遊日”,在文化內涵上與旅遊聯係密切。《徐霞客遊記》這部集徐霞客30年考察成果而成的60余萬字作品,既是係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在國內外具有深遠影響;在時間上具有旅遊的普適性。其時,全國大部分地區正值仲春和暮春,是旅遊的黃金季節;在認識上具有廣泛共識。無論是政府部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是專家學者、普通百姓,都對這個日期較為接受;在工作上有現實的基礎。近年來,“徐霞客旅遊帶”節點城市組建了“中國旅遊霞客聯盟”,在5月19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

  設立“中國旅遊日”工作從2009年12月4日正式啟動以來,經歷了徵集方案、組織論證和提請審議3個階段。其間國家旅遊局共收到2010年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和提案11份;各級黨政機關和個人來函150份;通過新浪網公開徵集的有效選票91.8萬張。此外,國家旅遊局還多次召開專家咨詢會,聽取了文化、體育、民俗、旅遊、休閒等方面專家的意見。聽取了國家發改委、國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體育總局等5部門及全國總工會的意見。國務院法制辦收到相關材料後,又徵求了17個部委和6個地方政府的意見,2011年4月10日,國務院以國函〔2011〕42號文正式批復,同意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徐霞客遊記》開篇日)為“中國旅遊日”。

  主持人:葛教授,您作為全國政協常委,曾在2009年2010年全國“兩會”上,和全國人大代表鄭傑民、全國政協委員成岳衝等遞交了將5月19日設為“中國旅遊日”的提案和議案,這是出于什麼樣的考慮?

  葛劍雄:自1979年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確定以每年9月27日為“國際旅遊日”以來,已有很多國家確定了本國的旅遊日。事實證明,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國民的旅遊意識,推動各級政府重視旅遊和旅遊產業,吸引更多國際遊客,促進旅遊事業的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遊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進入世界旅遊大國之列。但與我國遼闊領土、龐大人口、悠久歷史、眾多民族、燦爛文化相比還很不相稱,在世界所佔份額很小,旅遊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例偏低,特別是國民人均旅遊消費還相當少。目前正經歷國際金融危機,振興經濟,拉動內需為當務之急,為有力推動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提高國民的旅遊意識,促進旅遊消費,國家旅遊日的設立實為當務之急。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我認為以每年的5月19日為國家旅遊日是最合適的,理由如下:

  一、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遊家,是一位具有自覺旅遊意識和科學觀念、又留下了最豐富記錄的傑出人物。《徐霞客日記》開始于明萬歷四十一年三月晦,即公元1613年5月19日,他于此日“自寧海出西門”,開始新一段旅遊。這是中國最有影響的一位旅遊家一次長途旅遊有明確記載的出發時間。

  二、徐霞客的籍貫和出生地在今江蘇江陰,而遊蹤遍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還可能到過山東、河南、陜西、湖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這些地方旅遊資源豐富,以紀念國家旅遊日和徐霞客為契機,便于舉辦一係列紀念活動,促進各地旅遊開發。

  三、5月中下旬我國各地的氣候條件都比較適宜舉辦紀念活動和旅遊。

  四、5月19日與現行的國定節日(5月1日、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都有一定間隔,便于安排。

  “中國旅遊日”:寧海旅遊借“日”登高

  主持人:將《徐霞客遊記》開篇日5月19日設立為“中國旅遊日”,爭論多時的日期終于塵埃落定。從此,寧海又多了一塊金字招牌:中國旅遊日發祥地。“中國旅遊日”情定“5.19”後,寧海如何借“日”登高,實現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

  褚銀良:寧海旅遊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尤其是從2002年5月19日起,至今已成功舉辦了8屆的“中國徐霞客開遊節”,社會影響日益擴大。2010年寧海全縣旅遊接待遊客59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2.5億元,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超過6200人,間接從業人員達到3.6萬人,富民效應逐步顯現,旅遊業已經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作為中國旅遊日的發祥地,寧海一定要緊緊抓住“申日”成功的重大契機,搶抓機遇、巧借東風,繼續挖掘、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好寧海文化資源、旅遊資源和生態資源,加快推進縣域“大景區”建設,進一步打響“5 19中國旅遊日發祥地”的“金字招牌”,進一步做好《徐霞客遊記》“開篇之地”的文章,進一步做大做強旅遊產業,精心籌備好第九屆中國徐霞客開遊節,積極構建縣域旅遊一體化新格局,全力打造長三角區域生態休閒旅遊名城,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按照建設“中國健身休閒旅遊先行區”和“中國休閒鄉村”的要求,寧海將以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和徐霞客古道為主線,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旅遊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林業、水利、商貿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城市旅遊休閒中心和六大休閒基地,培育發展登山、滑雪、露營、垂釣、高爾夫、漂流、徒步休閒、自行車賽事等新型業態項目和戶外運動產品,形成具有我縣特色的旅遊業產品體係,即通過積極打造城市旅遊休閒中心、濱海休閒基地、溫泉度假基地、森林養生基地、文化體驗基地、鄉村旅遊基地、戶外運動基地,建成集生態、休閒、養生、運動、娛樂等功能于一體,山水相依、海陸互動的縣域“大景區”。

  要抓住大眾化旅遊消費特點,加快推進溫泉休閒度假、寧海灣旅遊度假、天河度假中心和森林休閒度假等項目的建設開發。著眼個性化需求,加快建設一批鄉村旅遊、登山健身、徒步露營、森林養生、民俗文化、休閒運動等新型特色類旅遊項目。著眼高消費需求,大力推進遊艇、溫泉、商貿會展、國際會所、海釣滑雪、高爾夫等一批時尚化、休閒化、高端化旅遊項目建設,不斷優化我縣旅遊產品結構,提升寧海旅遊的產品競爭力。加大景區創級力度,推進全國森林戶外拓展基地、自駕遊營地、寧海灣基地等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加強城市旅遊發展,樹立“旅遊即城市,城市即旅遊”的理念,把城市作為一個最好的旅遊產品、最美的旅遊目的地來打造,在城市建設的各個環節中滲透旅遊的元素,加快推進中央商務區,步行商業街和旅遊特色街區等建設,優化城市休閒宜居環境。

  此外,“5 19”正式確立為“中國旅遊日”後,國家旅遊局決定把今年首個旅遊日的慶祝主會場放在寧海,這無疑給我們即將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徐霞客開遊節,賦予了嶄新的涵義。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申日”精神,舉全縣之力,始終秉承“知難而進、志在必得”的信念,“齊心協力、團結拼搏”的作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格,以更高的規格和標準,力爭把第九屆中國徐霞客開遊節辦成一場有影響、有聲勢,富有感染力、更具震憾力的節慶盛典,更好地展示寧海的風採和形象。

  總之,寧海旅遊要精心策劃好“5 19中國旅遊日”發祥地和《徐霞客遊記》開篇地文章,以“大景區”理念,形成縣域旅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以“大格局”布局,打造縣域旅遊一體化的項目支撐;以“大產業”融合,構建縣域旅遊一體化的產業體係;以“大品牌”戰略,組織縣域旅遊一體化的宣傳促銷;以“大服務”管理,建設縣域旅遊一體化的服務體係,努力將“中國旅遊日”打造成為寧海最為靚麗的一張城市名片。

  主持人:李磊明

  嘉 賓:祝善忠(國家旅遊局副局長)

  葛劍雄(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

  褚銀良(寧海縣人民政府縣長)

  劉德謙(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琪延(中國人民大學休閒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