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將不推行“亞運人家” 市區酒店完全可以保障亞運會賓客需求
廣州是否可以借鑒北京市推出“奧運人家”的做法,評選“亞運人家”接待來賓?昨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給省人大代表的答復中獲悉,由于廣州西關大屋保留的數量不多,加上有的老房子很多已經變成出租屋,租給外地來穗人員居住等原因,由政府部門牽頭推行“亞運人家”難以實現。
人大代表建議借鑒“奧運人家”
省人大代表祁海在建議中介紹,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市推出的“奧運人家”活動,是由北京市政府公開向社會招募北京市市民家庭,為奧運觀眾和旅遊客人提供住宿接待與服務,讓海外觀眾和遊客走進北京市民家庭、體驗市民生活的民間友好交流活動。這些“奧運家庭”大多是皇城根里的四合院、小胡同和距離比賽場館、旅遊景點較近的住戶,既緩解了奧運會期間賓館的接待壓力,又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
“事實證明,‘奧運人家’活動非常成功,值得廣州亞運會借鑒。我建議,今年年底舉辦的廣州亞運會可以學習北京,也開展一個具有廣東地方特色的‘亞運人家’活動。廣東省旅遊部門和廣州亞組委等有關部門要早作打算,成立專門的評選機構,發動全市市民,評選幾百戶具有嶺南文化特色又具備一定接待條件的家庭,在亞運會期間承擔外賓接待外賓工作,緩解賓館的接待壓力,又可以傳播嶺南文化。”祁海說。
軟硬條件制約“亞運人家”推行
市政府辦公廳在答復中肯定了代表的建議。據介紹,今年年初,廣州市西關大屋的主要集中地荔灣區通過街道、社區廣泛動員,並在媒體上刊登了徵集“亞運人家”的消息,但市民響應的積極性不高,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答復稱,經過摸查分析,本次活動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荔灣區西關原有特色的房子保留不多。據統計,現存的西關大屋只有100多間,其中具有保留價值的僅有10多間,大部分房屋里面的格局已完全改變原有的風貌,並且由于修繕不夠,房屋質量差,有的還存在安全隱患;第二,居住在西關老屋的人多是簡樸的平民百姓,本身的住房條件並不寬裕,難以達到接待賓客的能力;第三,有的老房子很多已經變成出租屋,租給外地來穗人員居住。房屋里住的已不是地道的廣州人,難以實現讓賓客“切身感受廣州熱情,體會嶺南文化精髓”的目的。綜上所述,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由政府部門牽頭推行“亞運人家”難以實現。
有關部門表示,亞運前,廣州市投入運營的星級酒店將近300家,總客房數近5萬間,床位數近9萬張,另外還有各類住宿接待設施可以提供20萬張床位,廣州市的酒店完全可以保障亞運會各方賓客的住宿需求。(記者 朱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