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2月23日專電(記者賈遠琨、陸文軍)上周末,隨著“海洋公主號”豪華郵輪抵達上海港,2009年上海郵輪航季圓滿落下帷幕。
一年來,上海郵輪市場迅速“擴容”,在西方已經發展成熟的郵輪旅遊,正越來越多地“駛入”中國人的生活,郵輪經濟正在經歷“西潮東移”,推動中國郵輪旅遊市場步入快速發展期。
郵輪客流紀錄屢被刷新
2006年7月2日,歌詩達郵輪公司的“愛蘭歌娜號”掀開了上海港郵輪母港的序幕,自此,上海的母港郵輪市場得到了空前發展。
上海港正式接靠母港郵輪至今,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共接待母港郵輪105艘次,訪問港郵輪174艘次,共計出入境旅客數量35萬人次。今年出入境旅客人數比2006年增長了82%。
據初步統計,僅今年以來,上海港共接待國際郵輪出入境旅客182965人次,同比增長73%,其中接待母港郵輪30多艘次;訪問港郵輪47艘次。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天津、三亞、廈門四地郵輪碼頭共接待國際郵輪出入境旅客223372人次,其中上海港以147463人次居首位,佔總量的66%。
中國地跨東北亞和東南亞兩個大區,不僅是亞洲夏季郵輪航線重要的起始港和目的地,也是冬季郵輪航線的重要停靠點,同時還是全球環遊世界航線的必經之地。優越的旅遊資源吸引國際郵輪公司紛紛開設中國航線。
2009年,歌詩達郵輪公司的“經典號”“愛蘭歌娜號”,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的“海洋神話號”等豪華郵輪陸續從上海出發,開出總計32個航次的郵輪母港航線,總床位數達到5萬個。
據預計,2010年駛抵上海港的郵輪將達120艘次左右,郵輪旅遊將越來越多地走進中國人的生活。
“東方明珠”散發獨特魅力
隨著郵輪經濟的日益興旺,中國的郵輪旅遊城市也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比如上海、三亞、天津等地都吸引了諸多國際郵輪挂靠。
根據國際旅遊組織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遊目的地,並吸引更多的國際郵輪靠泊。近年來,到上海旅遊的外國遊客總數年均增長8%,有關專家估算,未來3年至5年,上海國際郵輪市場的潛在客流量每年可達50多萬人次。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與亞洲時尚之都,海陸空交通均十分便利。上海擁有2座國際機場,世界首條商業磁懸浮線路,四通八達的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完善的鐵路網,使南京、蘇州、杭州、紹興、揚州等中國著名旅遊城市與上海僅有咫尺之遙;以上海為中心,豪華郵輪可以在48小時內的航程中通達韓國、日本和我國香港、臺灣。
同時,上海擁有近2000萬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倍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GDP將達到7500美元,教育文化、休閒娛樂、旅遊保健等消費不斷增長,其旅遊消費人口佔城市總人口的15%,是全國平均數的17倍。
業界專家分析,上海在郵輪市場散發出獨特的東方魅力,已具備大力發展郵輪旅遊的條件。上海的郵輪經濟趨于興旺,據預測,2010年上海郵輪母港航線將實現翻番,達到64航次,出入境旅客將超過25萬人次。
攜手國外郵輪公司提升服務等級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外郵輪公司關注亞洲和中國的客源市場,並在中國開設辦事機構,完善和提高旅遊服務。
自2003年8月世界三大郵輪公司之一的麗星郵輪在上海設立辦事處以來,歌詩達、MSC、皇家加勒比等國際知名郵輪公司陸續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
12月16日,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港集團”)與意大利地中海郵輪公司在上海北外灘成立地中海郵輪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這是國內第一家合資郵輪旅行社。
此前,上港集團與皇家加勒比簽署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郵輪碼頭運作、市場推廣、票務代理、銷售渠道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除了成為郵輪母港,上海還成為國際郵輪盛會的舉辦地。2008年10月,首屆亞洲郵輪大會在上海舉行,3天會期共吸引全世界50多個國家的1157名專業人士與4086名參觀者,反響巨大。2010年6月,亞洲郵輪大會將再次“登臨”上海。
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以及兩岸直航、赴臺旅遊和郵輪相關政策的調整,以及國內港口與國際郵輪公司的密切合作,郵輪旅遊將成為新的市場消費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