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遊產業提升 將擁有國際品牌主題公園

時間:2009-11-02 09:38   來源:千龍網

  從昨天開始,《北京市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正式實施,評定委員會開始接受鄉村酒店、國際驛站、採摘籬園、生態漁村、休閒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與民族風苑等八種全新鄉村旅遊業態的申請,取得資格的經營者最快可在年底獲得頒牌,新業態的產生也標志著北京市旅遊產業又一次檔次的提升。市旅遊局局長張慧光表示,北京作為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必須擁有國際著名品牌的大型主題公園,大型休閒娛樂度假區等,以期進一步提升北京旅遊產業的發展規模和品質。

  記者在懷柔區看到,目前以“夜渤海”、“不夜谷” 和“酒吧一條街”“百老匯音樂劇”為主的“不夜懷柔”業態產品已基本形成,針對新業態標準,以鳳山百果園等“採摘籬園”業態產品,以慕田峪和北溝村為主的“國際驛站”業態產品,以皇後鎮、陽光三百、山吧等為主的“鄉村酒店”業態產品,以鵝和鴨農莊和好運農莊為主的“休閒農莊”等多種新型旅遊業態產品都已深深扎根,拓寬旅遊經營領域的同時,豐富了旅遊活動內涵。

  事實上,按照“投資、消費雙輪驅動,城市、郊區兩個市場,區域合作共同發展”的思路,堅持“一區(縣)一色”、“一溝(村)一品”的特色發展道路,各區縣都已經開始大力培育具有各自特色的旅遊新產品、新業態,推動旅遊產業優化升級,並取得明顯成效。

  據張慧光在北京旅遊產業發展懷柔現場工作會上介紹,目前,北京市共建設市、區(縣)級民俗村共344個,民俗戶2萬余戶,直接或間接從事鄉村旅遊服務的人員達到36萬余人。今年上半年,全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數達1196萬人次,同比增長9.3%;經營收入達7.8億元,同比增長18%。北京的鄉村旅遊呈現出了速度、規模與效益協調發展的大好局面。各區縣通過“突出區域特色、明確功能定位,政府部門聯動、完善基礎設施,引入社會資本、創新融資模式,打造新型業態、推動產品升級,政府組織公關、實施社區營銷,推行標準管理、引導行業自律”等六個方面的措施,積極推動鄉村旅遊市場的繁榮。

  前三季度,北京接待旅遊總人數達到12518萬人次,比08年同期增長19.96%;旅遊總收入1862億元,同比增長16.5%,國內旅遊持續火爆,北京旅遊產業已經有了相當好的發展勢頭,但張慧光仍表示,北京旅遊產業無論從規模到品質、檔次,都離建設國際一流的旅遊城市還有較大差距,北京作為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應該、而且必須擁有國際著名品牌的大型主題公園,大型休閒娛樂度假區、大型休閒購物場所等。正在興起的鄉村旅遊,也都存在亟待提高服務品質和管理水平、擴大經營規模等問題。北京旅遊產業將通過各種有效措施,進一步提升發展規模和品質,以帶動北京的旅遊投資與消費。(記者 岳明樂)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