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八大生態走廊托起深山夢想

時間:2011-09-15 16:18   來源:湖北日報

圖為:恩施大峽谷黃鶴樓生態走廊入口效果圖

圖為:恩施大峽谷一炷香

圖為:八大生態走廊分布圖

圖為:恩施玉露走廊上戽口民居

圖為:玉露走廊上楓香坡侗族風情寨

  “仙居恩施”漸行漸近

  曾經的恩施,留給人們的印象是遙遠與落後,如今的恩施,正如一個深藏閨中的絕美少女,隨著成長正被世人關注並引來無盡艷羨。

  恩施市依托什麼實現了她的華麗轉身?

  “恩施市有著奇特的自然景觀、宜人的氣候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濃鬱的民族文化、豐富的物產資源,同時集這麼多優勢資源于一體的地方,全國少見。”恩施州委常委、恩施市委書記譚文驕說:“恩施市有65%的森林覆蓋率,被譽為‘天然氧吧’,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祖國‘三大後花園’之一;素有‘華中藥庫’、‘鄂西林海’和‘天然植物園’之稱;蘊藏著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唯一獨立硒礦床,被譽為‘世界硒都’;一批極具特色的景區和濃鬱的土家、苗族文化交相輝映,為發展生態文化旅遊造就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恩施大峽谷、恩施玉露茶、恩施女兒會,三張名片就是恩施市的形象代言。”

  恩施擁有良好的綠色資源,就等于是坐擁金山、銀山,是這片土地賜予恩施人的一筆巨大的財富。恩施還有良好的發展機遇: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崛起、新一輪扶貧開發、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湖北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等,一係列戰略和政策機遇的疊加,全國罕見。同時,隨著“兩路”建成通車,機場改擴建工程的實施,長期制約恩施發展的對外交通瓶頸被打破,跨越發展的條件已經成熟。以工業、農業、旅遊業和中等規模城市建設為重點,精心打造恩施大峽谷、恩施玉露茶、恩施女兒會三張名片,著力實施清潔家園工程和優化發展環境滿意工程,讓位于鄂西南深山中的恩施在幾年時間里華麗轉身,市域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經濟各項指標已經處于恩施州龍頭地位,縣域經濟實力排名進入全省縣(市)第二方陣,近四年兩度在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上獲獎。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科學發展的工作基礎,讓恩施人充滿了追求夢想的力量。“因此,我們適時提出了建設‘仙居恩施’,打造八大生態走廊的戰略發展思路,其目的就是要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譚文驕說。市長秦斌說:通過打造八大生態走廊,我們要在更大程度上縮小與全省、全國發達地區的差距,把恩施市建設成“世界硒都”、“中國老年生態養生之都”、“中國相親之都”,讓恩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以生態資源優勢為依托,以八大生態走廊為骨架,突出特色城鎮建設、產業發展、民居改造、生態公路、平安創建及文明工程建設,以州城發展為龍頭,統籌城鄉發展,逐步實現農村居民生活城鎮化,城市市民生活鄉村化,讓本市居民生活得像“神仙”,讓外來遊客體驗恩施“神仙”般的生活,這是在科學判斷的基礎上,確定的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八大生態走廊,各具特色,代表著每個地域不同的發展方向。“恩施大峽谷”黃鶴樓生態走廊,突出恩施大峽谷旅遊產業發展;“恩施玉露”生態走廊,突出茶葉產業和生態休閒旅遊文化體育發展;“清江源”生態走廊,突出清江源煙葉品牌建設,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和生態休閒旅遊;“梭布埡”生態走廊,突出梭布埡旅遊和生態休閒旅遊發展;“318”生態走廊,突出茶葉、水果產業發展和傳統文化、休閒體育、生態休閒旅遊;“清江畫廊”生態走廊,突出清江旅遊、藥用植物園、避暑度假養生和硒資源開發;“蓮花池”生態走廊,突出生態休閒旅遊、歷史文化和城郊經濟發展;“小溪”生態走廊,突出畜牧、煙葉產業發展和山水生態、古建築、古村寨等生態休閒旅遊發展。

  打造八大生態走廊,是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思想方法、精神狀態和價值取向,是恩施市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湖北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的重大舉措,體現了恩施市加快發展、銳意進取的堅定決心和巨大勇氣,表達了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奮發圖強、不甘落後的堅強信念和強烈願望,符合恩施市的實際,是科學發展觀在恩施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生動實踐。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