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記者劉暢)湖北省是華中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也擁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源遠流長的巴文化、楚文化在此扎根,秀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共同構成了湖北旅遊的主要內容,而在湖北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即使是歷史底蘊深厚的人文山水,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以水為名興旅遊
旅遊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以山水娛情,在青山碧水間尋找輕松和快樂的感覺。素有“千湖之省”美譽的湖北,除了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還有著縱橫的江河,交錯的渠道、庫塘、濕地、溫泉,是名副其實的“水鄉”。以水為特色的旅遊景區,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湖北省旅遊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高,全省累計接待海內外旅遊者6.7億人次,建成質量等級旅遊區215家,省內5A級旅遊景區增至5個。根據今年6月底印發的《湖北省旅遊發展“十二五”旅遊綱要》,在廣域范圍內形成了武漢城市旅遊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兩大各具特色的資源板塊。
交叉相鄰兩個圈
湖北省山水名勝與文物古跡二者兼備。武漢城市旅遊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兩大板塊的旅遊資源互補互利,協同發展。以此往下,根據旅遊資源相似性和空間鄰近性,又分成六大板塊,武漢都市旅遊板塊多為都市旅遊為核心的環城休閒遊憩類型;“一江兩山”旅遊板塊包括宜昌、十堰、神農架林區等,集中開發峽江、名山;清江民俗生態板塊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長陽、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等,這里多為土苗民俗風情景區;溫泉休閒度假板塊從鹹寧市到荊州、黃石、鄂州的部分區域,以溫泉度假為主;荊楚文化板塊包括襄陽市、荊州市、荊門市、隨州市和潛江市,主要集中發展的是三國與楚文化的歷史文化遺址;最後是大別山紅色旅遊板塊,集中發展以紅色旅遊為主的特色景區。
六大板塊的眾多景區都分布在兩大旅遊圈之內,形成了兩個旅遊圈相鄰交錯,旅遊景區遍地開花的局面。
景區協作求突破
許多人還記得武廣高鐵開通後,廣東賞櫻遊客擠爆武大的場景,雖然已過去很久,但這凸顯了許多單體開發景區的發展瓶頸,還有一些滑雪、漂流、溫泉的景區,靠天吃飯,依托自然資源,受天氣好壞,水量(雪量)大小的直接影響。
中國旅遊研究院武漢分院李艷研究員認為,雖然有制約瓶頸的存在,但湖北省一些景區已經開始尋求發展的創新思路,許多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呈現新的趨勢,從單體開發走向區域聯合開發,從“單兵作戰”走向協作發展,是最顯著的特點。這樣可以豐富旅遊景區活動內容,擺脫部分景區主要提供初級的觀光活動,缺乏娛樂性、參與性的旅遊體驗活動的瓶頸,有效增加遊客在景區消費時間和消費額度。
目前有一些景區已經開始進行這樣的嘗試,恩施在建項目坪壩營景區,由武漢三特索道集團有限公司開發興建,據公司副總裁、鹹豐三特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萬躍龍介紹,當初投資恩施坪壩營,就是看中有山水、溫泉、民俗等多項資源。在前期規劃時,三特公司便按照5A級景區的標準,興建觀光索道、遊客服務中心和配套景點,下一步,在符合國家政策的前提下,該景區將會增添山地高爾夫、滑雪場和其他一些森林休閒、運動項目。萬躍龍說,從旅遊業的發展趨勢來說,目前是從觀光旅遊向休閒旅遊的過渡期。坪壩營景區不純粹是一個觀光旅遊的產品,他們的目標是把坪壩營打造成湖北省都市會議中心以外的會議中心。
另外,李艷認為,還可積極實現與鄰近景區之間的聯動與協作,例如實現聯票制、一票制等,互輸客源,抱團吸引遊客,增加景區的綜合吸引力。(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