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資源

時間:2011-09-15 15:44   來源:新華網

  恩施市地處鄂西南山區中部,西北有巫山山脈環繞邊境,東南有武陵山脈余支,中部為局部陷落盆地。山體宏大,河谷深切,山高水多,相對高差達1816米,水位落差大,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全市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2條,均屬長江水係、清江支流,其水力資源蘊藏量62萬千瓦,近期開發量達53.3萬千瓦。

  目前為止,已開發的水力資源裝機8.62萬千瓦,佔可開發的17.2%,開發前景十分可觀。建國以來,歷屆縣市委、政府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命工程常抓不解。通過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和幾代水利工作者幾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奮鬥,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興建了大批小型水利工程,建立健全了市鄉兩級水利管理機構,使我市的水利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全市興建成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30座,總庫容3567萬平方米,興利庫容1272萬平方米,控制流域面積33.78平方公里; 大小引水渠道共3043條,2738公里;堰塘1772口,泵站31處,小型灌區2個,總控制水量4411萬立方米,可灌溉面積12.53萬畝,其中灌溉水田面積11.94萬畝,佔水田總面積的74%;建成人畜飲水工程5323處,低標準解決了19.97萬人和14.98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 佔應解決總數的90%;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65平方公里,佔應治理總面積的20%。90年代以來, 建成紅廟灌區和山岳池灌區兩個工程,埡活龍、黃連溪兩條小流域治理先後通過省級驗收;新上細沙河、流料河、滾龍壩、鹽水溪、橫欄溪5條小流域治理項目正在按要求抓緊實施。

  一、河流水係

  (一)清江

  清江發源于利川市齊岳山龍洞溝。水自洞出,匯大魚泉、汪家營、忠孝諸水後,入落水洞,伏流10余公里于黑洞復出,稱雪照河,曲折數里入我市境,匯流料河、車壩河,折向東至屯堡匯龍橋河,南流于大龍潭匯帶水河,至恩施城南匯高橋河、米田河,向東南流有長沙河、忠建河注入,在兩河口處匯馬水河,東流匯馬尾溝,巴溪溝諸水,至綿羊口匯伍家河,入建始界,經巴東、長陽等縣,至宜都注長江。清江全長423公里,流域面積3997.06平方公里,恩施市境內段長127公里,流域面積1172.5平方公里,貫穿市境內沐撫、屯堡、紅廟、龍鳳、七里、三岔、新塘、沙地、紅土等九個區(鎮)。在恩施市境內上遊段,河床坡度大,峽谷多。 兩岸右陡左緩, 海拔900米以上形成單面山地形,地形開闊,日照長; 中遊段河床坡度較平緩,兩岸形成階地和河漫灘;下遊段河床坡度增大,水流湍急。兩岸在海拔高度500 米以上形成大塊分層階地。清江流域,灘多水急。在恩施境內由海拔330 米降至262米,平均坡降4.5%;河流洪枯比大。 據小渡船徑流站實測,最枯流量6.8秒公方, 最大洪峰流量4050秒公方,其次是1980年8月4日,洪峰流量3860秒公方。

  (二)清江主要支流

  1、帶水河

  帶水河位于市境北部,由渾水河、清水河兩條支流在衣角壩匯合而成。渾水河源于太陽區李家灣,向東南至梭步埡,稱馬水河;南流至白楊區找龍壩,名灣灘河,折向西至衣角壩,匯清水河。帶水河全長26公里,沿途流經太陽、白楊、龍馬、龍鳳等鄉(鎮), 流域呈西北至東南向, 流域面積487.3平方公里,西北高,東南低, 河流上遊兩側有小塊階地,中遊為深溝峽谷,河流下遊地形略為開闊,形成平壩,耕地集中,河流北部山巒重疊,連綿不斷,以坡耕地為多;東部為山巒臺地。該河流天然落差230米,多年平均流量15.22秒公方,水力資源較豐富,理論蘊藏量1.2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1萬千瓦,已開發1685千瓦,佔可開發利用量的16.85%。

  2、太陽河

  太陽河位于市境東北部,發源于太陽區茶園坡,流經太陽鎮東折至白楊區境,東面流至奇羊壩,沿恩施、建始界,于三堰壩注入馬水河。河流全長39.3公里,流域呈西北至東南向,流域面積159.9平方公里,地形西北高,東南低, 最高山峰海拔1988米,最低處海拔420米,相對高差1568米,河流兩側群山高聳,上遊地形狹窄,中遊有小塊平壩,下遊為深溝峽谷。太陽河流域多年平均流量5.22秒公方,自然落差320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0.58萬千瓦, 可開發利用量0.5萬千瓦,現已開發890千瓦,佔可開發利用量的17.8%。

  3、馬水河

  馬水河位于市境東部,發源于建始縣鐵場坪,在三堰壩匯太陽河流入市境,順南流至南里渡,有小河灣水補給,經魚塘口,有下角河水潛流來匯,南流經老渡口,于兩河口處匯清江。馬水河全長102公里,恩施市境內段47公里; 沿途暗河洞穴頗多,兩岸皆為奇峰石林,深溝峽谷。河流多年平均流量38.76秒公方;天然落差129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7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 1.5萬千瓦,已開發利用226千瓦,佔可開發利用量的1.5%。

  4、馬尾溝

  馬尾溝位于市境東南部,發源于宣恩縣椿木營,在雙河區甘坪村入市境,向北流,有桂花園水、魏家河水注入,名橫欄溪,順流至馬路口,名馬尾溝,向北流于大馬驛注清江。馬尾溝幹流全長37.9公里,流域面積301 平方公里,恩施市境內段長18.1公里,流域面積231.2 平方公里,流域呈南至北向,地形南高北低,河流源短流急,兩岸懸岸峭壁,平均河寬50米。馬尾溝流域自然落差685米, 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2.5千瓦,現已開發1330千瓦,佔可開發利用量的5.32%。

  5、米田河

  米田河位于市境南部,發源于九道水,向北流經石板溪,折向東至魚泉河,有暗河水補給,至兩河口,稱幹溪河,順東北流,經小河,于老屋口注清江。幹流全長18.7公里,流域面積128.1 平方公里,呈南至北向,河流上遊和下遊出口處有小塊階地,中遊河谷狹窄。米田河多年平均流量3.31秒公方,自然落差 129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0.12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0.1萬千瓦,已開發448千瓦,佔可開發利用量的44.8%。

  6、芭蕉河

  芭蕉河位于市境西南部,發源于盛家壩鄉,流經芭蕉鄉河茅壩,名黃連溪。順北流,經芭蕉鎮,匯塘灣河,至野雞灘,匯勝口河,至高拱橋,匯珠砂溪,折向東于天橋注入清江。幹流全長18.7公里,流域面積175.1 平方公里,呈西南至東北向,河流上遊河谷狹窄,中遊略顯開闊,下遊為峽谷,流域內大小山嶺此起彼伏。芭蕉河多年平均流量4.59秒公方,自然落差 144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0.2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0.2萬千瓦,已開發413千瓦,佔可開發利用量的20.65%。

  7、高橋河

  高橋河又名麒麟溪,源于紅廟鄉石頭坡的出水洞,瀑布高15米,飛流直下,咆哮于亂石中,氣勢滂薄,向北流經香樹塘,有貓子洞暗河水補給,水熱漸大,流經高橋壩,過黎家坪,于巴公溪注清江。幹流全長10.2公里,流域面積147.3 平方公里,地勢西高東低,河流上遊群山重疊,暗河洞穴頗多,兩側耕地大多為坡地或山間淤積小平壩,下遊段地形平緩。高橋河多年平均流量4.6秒公方,天然落差38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0.0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0.17萬千瓦, 已開發利用1682千瓦, 佔可開發利用量的98.94%。

  8、車壩河

  車壩河又名甘名溪,位于市境西部,發源于白果鄉水田壩,流經見天壩、兩河口、羅針田,折向北經渡口河,在車壩注入清江。幹流全長40.5公里,流域面積254.3 平方公里,呈西南至東北向,河流兩側群山環抱,地下水充沛,全流域大都屬二高山地區。車壩河多年平均流量9.33秒公方,天然落差490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1.5 萬千瓦,現已開發0.68萬千瓦,佔可開發利用量的45.33%。

  9、流料河

  流料河在市境西北部,又稱雲龍河,源于四川省奉節縣龍橋,潛流入市境,在板橋麻灣復出,流經大廟匯太平河,順西流匯涼水橋水,稱雲龍河,折向西南,有母豬溝、馬料溪水來匯,經楓香坪,至兩叉河,開大河扁匯清江。幹流全長17.9公里,流域面積258.2 平方公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呈東北至西南向,河流水源穩定,多瀑布,氣勢滂薄,美麗壯觀。流料河多年平均流量8.78秒公方,天然落差 440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3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2.0萬千瓦,現已開發500萬千瓦,佔可開發利用量的2.5%。

  10、龍橋河

  龍橋河位于市境北部,發源于大山頂石溝,折向東南至龍馬回入龍首,稱細沙河;南流入屯堡境內,名雲龍河,經落葉壩,于新街入清江。幹流全長9公里,流域面積113.7平方公里,呈西北至東南向,河流源短流急,田高水低,僅河口處有小塊階地及漫灘地。龍橋河多年平均流量3.35秒公方,天然落差 290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0.3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0.3萬千瓦,現已開發1100萬千瓦, 佔可開發利用量的36.66%。

  11、馬鹿河

  馬鹿河位于市境西南部,發源于白果鄉金龍壩的火魚泉,經龍含寶,進入盛家壩鄉境內,沿途有腰帶溪……等小溪水補給,東南流至官渡河,匯小溪水,名馬鹿河,向西南至桐麻園入鹹豐縣境,匯唐岩河入鳥江,注入長江。河流在恩施市境內段長35.1公里,流域面積 427平方公里,呈北至南向。河流上、中遊有小塊平地,下遊河谷愈深愈狹。馬鹿河多年平均流量13.36秒公方,天然落差280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31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1.5萬千瓦,現已開發1258萬千瓦, 佔可開發利用量的8.38%。

  二、水庫

  1、小(一)型水庫

  全市共有3座:即響板水庫、湖坪水庫、金馬水庫。其中響板位于白楊坪鄉,總庫容287 萬平方米,興利庫容236萬平方米,控制流域面積9.16平方公里;湖坪位于紅土鄉,總庫容215萬平方米,興利庫容170萬平方米,控制流域面積0.09平方公里;金馬位于舞陽辦事處,總庫容114.5萬平方米,興利庫容98 萬平方米。

  2、小(二)型水庫

  全市共30座:即舞陽辦楓香坪、金子壩、紅趙、紅光、筍子灣、小渡船辦事處山溪溝、龍鳳鎮七里溝、襪子淌、尹家灣、鮮魚溪、市直三合、七里鄉倉桑、百甲溝、北門溝、寨溝、新塘鄉拱橋、大堰塘、白楊坪鄉星豐、金豐、金豐、太陽鄉紅星、雲豐、龍馬鄉永豐、屯堡鄉馬者、白果鄉永紅、柳家溝、芭蕉鄉南河、盛家壩鄉綠化、紅光、風車口、沙地鄉盤龍。總庫容950.1萬平方米,興利庫容768萬平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4.54平方公里。

  三、水資源

  1、降水

  恩施市降雨充沛,雨熱同季。根據小渡船徑流站和市境內及鄰縣近區25個雨量站的觀測資料分析,多年平均降雨量1654.9毫米,年降雨量最小值916毫米,最大值2333 毫米, 在市境東南部年降雨量為 1100-1300毫米,西北部降雨量1600-1900毫米,市境中部1400-1600毫米。市境內降雨年際變化較大,一年內降雨量四季分配不均,雨量多集中于夏季,其多年年均降雨量1042.6毫米,佔全年降雨量的63%,從地域分配看,市境西北和西南部迎風面暴雨多,強度大,東南部高山地區,多避風坡面,暴雨較少,強度較小。

  2、地表水

  恩施市群山環抱,山峰蔽日,地形復雜,雲、雨、霧小氣候特別多,構成恩施市的復雜氣候環境,反映到氣候的垂直差異。根據市境內秋收作物生長期為5-9月,按5-9月進行分析,各地勢區的相同頻率代表年不同,為了統一全市代表年,以小渡船徑流站為準,選定一般幹旱年為1974年,特枯水年為1959年,進行徑流量分析。由小渡船站資料求得徑流係統:多年平均為0.58,一般幹旱年為0.75,枯水年為0.47;多年平均徑流深950毫米,徑流量38.36億公方,按總耕地面積計算,畝平4540方,枯水年徑流深829毫米,徑流量33.05億公方,畝平3930方。特枯水年徑流深608毫米, 徑流量24.26億公方,畝平2870方,水資源相當充沛。

  3、地下水

  恩施市地下水具有隨大氣降水分配變化的特點。地下水的水位往往隨降水大小而漲跌,旱季和雨季地下水流量的變化特別大,在雨季幾小時或數十小時,流量倍增,水位猛漲,淹沒槽谷,所以大氣降水是地下水形成的主要補給來源,它嚴格控制著地下水流量的變化。根據恩施市地下水的出露地層,岩性組合特徵及地下水在岩石中存在的狀況,全市地下水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喀斯特地區裂隙型(堅硬石)和坍塌體孔隙型(松散堆積層),地下水主要由降水補給外,還有一些由河道地表水補給,共有水源107處, 其中出水流量500公升以上13處,100-500公升的38處, 100公升以下的56處。在岩溶發育的恩施山區,暗河頗多,僅已查過的暗河23條,其中流量在100升/秒的有 10 條, 500-1000升/秒的有13條,分布在地下水資源富有地段,其暗河種類有單管道、穿山式分支狀多管道、懸挂式及承壓式暗河四種。南泥渡暗河,全長23公里,它匯集了大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形成地表部分嚴重缺水,部分暗河尚可開發利用,如高橋出水洞、甘溪魚泉洞……等。總之,我市地下水比較豐富。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