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騰龍洞之旅:走進黑洞

時間:2011-09-21 01:25   來源:恩施日報

  媒體報道:騰龍洞地下伏流是清江在騰龍洞的“臥龍吞江”處被鯨吞而潛入地下形成的,伏流段直線距離達16.8公里,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伏流洞係統,被權威的《岩溶學詞典》收錄為典型范例。清江流經“臥龍吞江”的落水洞中,猛跌30米,浪沫飛濺,響聲震耳,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就這樣潛入地下消失了,經過直線距離十幾公里後才重新出現。地下伏流彎彎曲曲,變化多端,其中有的是奔騰飛瀉的瀑布跌水,有的是險象環生的激流淺灘,而這所有在洞內激烈碰撞奔騰咆哮的一切,到了騰龍洞的出口黑洞洞口,就變得像一只溫順的小綿羊一樣。河水靜靜地流出洞口,清澈而透明,一路纏綿向東,進入清江的照河段。因為清江剛剛從暗河進入明流,當地人也把這段河流叫做陽河。

  旅行者的腳步,隨著他們的好奇心而動。這不,他們找到了黑洞,為我們掀開其神秘的面紗。

  早就聽說騰龍洞的出口黑洞十分神秘,很想去一探究竟,一直未能成行。中秋放假,終于有了機會,于是在黑洞附近找了一位村民做向導,用了兩天時間,對黑洞及從黑洞流出的清江段作了一次發現之旅。

  黑洞位于利川市團堡鎮境內的大洞村和朱砂村交界處。洞外河水清清,河風習習,垂釣的人們坐在河邊,入定般一動不動。岸邊的山坡上、叢林中,百花齊放,彩蝶飛舞,綠樹籠蔭。大多數地方根本沒有路,我們只能邊走邊用刀清除雜草灌木。這讓我們不但收獲了沿江秀美的風光,更體味了穿越的艱辛和艱辛後的喜悅;不光拍攝了大量關于清江和黑洞的美圖,更在人生的旅程中多了一次豐富的閱歷。

  來到洞口,我們傻眼了,這是一個水洞,沒有帶皮劃艇的我們只能望洞口興嘆。好在向導告訴我們,周圍有大大小小的幹洞與主洞相連。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頓時來了精神,仔細一找,還真找到了好幾個大大小小的幹洞。一位大膽的隊友二話不說就鑽了進去,過了一會兒,他又回來了,一臉欣喜地說:“快來,這個洞可以走。”

  我們紛紛跟了進去,很快就來到了洞口,只見一灣清水在微弱的光芒下倒映著洞頂,洞頂上,密密麻麻的石鐘乳倒挂著,形態各異,煞是好看。

  有探險經驗的隊友紛紛打開頭頂的照明設備,一位隊友還點燃了專業探險帽上如打火機一樣的熱光源,頓時引來了幾個調皮的煙鬼湊在他頭頂上點煙,大家相視大笑,一種愉快的氣氛頓時蔓延開來。

  從洞的深處向外觀看,洞口的光亮如長河落日,大氣而悲壯;洞頂落下的水滴,在半空中被洞口的風一吹,一下就變成了如詩如夢的水霧,讓本就神秘的洞顯得更加神秘。

  我捧著相機,戴上了有照明設備的安全帽,小心翼翼地走著。在洞里走可不比在外面,洞里是沒有任何天然光線的,僅靠著頭頂的光照明。如手電筒發出的光線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僅僅只能模糊地看清地表,人就這樣深一腳淺一腳地行進在洞里,稍不注意就會被絆一跤。

  時而摸索著步行,時而手腳並用地攀爬在岩石上,每前行一小段距離都要付出大量的體力。身上的衣服早已和泥巴裹在一起,分辨不出原來的顏色。不過一切的辛苦都換來了巨大的回報,洞內獨特的風景一次又一次讓我驚嘆不已。這里有很多古河床和洞。洞有大有小,大的能容幾千人,小的僅能讓一人側身而進。洞內有很多前人留下的遺跡,其中最多的就是熬硝用的土灶,有的洞還有很規則的石塊壘起來的像城垛一樣的圍牆,上面還有一些觀察孔和槍炮口。洞壁上有很多十分漂亮的石筍、石鐘乳,晶瑩剔透,造形奇妙,有的形似飛禽,有的酷似走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歷經艱辛,才能孕育出快樂的果實。挑戰,才能展現生命的激情。一路走下來,我氣喘如牛、腰酸腿疼,但我品嘗到了成功挑戰自我後的喜悅,也許,這就是“驢行”的真諦吧。

  線路:

  自利川城出發,坐車行進約12公里,到達利川市團堡鎮的化仙坑。然後在當地百姓的帶領下,步行約3公里,可到達黑洞洞口。

  如有興趣的驢友請務必在資深探險人士的帶領下前往,以防發生安全事故。

  口糧得自備,當地沒有飯店和賓館。同時,我們留在洞內的只有我們的腳印,請將使用過的礦泉水瓶等物裝進背包帶回。(陳小林)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