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專家:旅遊法或于2012年出臺 保障公民旅遊權

時間:2011-03-07 15: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戴 斌

張廣瑞

張淩雲

  當前我國旅遊業的巨大潛力正在爆發。在“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迎接中國“大旅遊時代”的來臨,促進旅遊發展方式的轉變?兩會召開之際,本報就此採訪了3位旅遊專家。

  加快與其它產業融合

  2010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達到1.4萬億元人民幣,在我國接近40萬億元人民幣的GDP總量中所佔比重還很小。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研究,盡管我國旅遊業以高于GDP的增幅在增長,然而人均旅遊消費增長較低,不足10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我國旅遊業的“大餅”主要是靠人數攤成的。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如果依照目前的發展,只能推動我國旅遊業在“量”上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而要促使其從“量”到“質”的改變,產業融合是必經之路。

  具體路徑為:推動旅遊業與第一產業融合,深度開發鄉村旅遊,促進落後地區、農村地區的發展;推動旅遊業與第二產業融合,發展旅遊裝備制造業,補上我國在大型旅遊裝備制造領域的短板;推動旅遊業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文化旅遊。

  《旅遊法》正在起草

  業界普遍認為,從現在開始的十年將成為中國旅遊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戴斌指出,“我國旅遊業進入大旅遊時代,單靠行政手段已無法解決許多深層次的問題,必須尋求制度化保障。”在呼吁了20年之後,《旅遊法》的編撰于2010年啟動,目前正在起草階段,或于2012年出臺。對公民旅遊權利的闡述、如何協調政府部門間關係,以及對旅遊參與者間相互關係的界定都將成為該法律中重要的內容。“《旅遊法》將成為國家意志的體現。”戴斌說。

  而另一部備受關注的《國民休閒綱要》目前已進入審批階段,有望今年下半年出臺,將涉及包括帶薪休假制度在內的多項內容,與《旅遊法》一樣,將從制度上保障公民的休息權、旅遊權,從而進一步促進國內消費需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認為,對民生的關注,是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最突出的亮點。政府層面更加關注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例如近期一批博物館的免費開放等。

  旅遊企業要主動轉型

  近3年來的《全國遊客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遊客正呈現散客化趨勢,與過去的團隊旅遊相比,散客對旅遊信息的提供、旅遊安全度、能否融入當地生活等的要求更高。為此,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發展研究院教授張淩雲呼吁,面對日益多元多樣的旅遊需求、不斷擴張的旅遊消費、個性細分的人群市場、講求質量的消費意識,旅遊企業應當作出相應轉型,向集團化方向發展,滿足遊客一攬子的需求。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