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時間:2011-04-12 15:30   來源:華北科技學院
關鍵詞:物聯網,RDIF,EPC,電子商務一、物聯網概述  2009年8月份以來,隨著溫家寶總理視察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以及一系列活動的開展,物聯網的概念一時之間響徹大江南北。事實上,物聯網並不是什麼新鮮的名詞。早在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路國際會議就提出,“傳感網是下一個世紀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同年,中科院啟動了“傳感網”研究,並已建立了一些適用的傳感網。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提出傳感網路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2005年,在突尼西亞舉行的資訊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佈了《ITU網際網路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圖1 物聯網示意圖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它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鐳射掃描器等資訊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如圖1所示。這其中包含兩層含義: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

  物聯網的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電腦網際網路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資訊的互聯與共用。在物聯網中,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範而具有互用性的資訊,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路把它們自動採集到中央資訊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電腦網路實現資訊交換和共用,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其主要工作過程可由以下三個步驟構成:(1)對物體屬性進行標識,屬性包括靜態和動態的屬性,靜態屬性可以直接存儲在標簽中,動態屬性需要先由感測器實時探測;(2)識別設備完成對物體屬性的讀取,並將資訊轉換為適合網路傳輸的數據格式;(3)將物體的資訊通過網路傳輸到資訊處理中心(處理中心可能是分佈式的,如家裏的電腦或者手機,也可能是集中式的),由處理中心完成物體通信的相關計算。自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以來,物聯網引起了各國政府、企業的高度重視。2009年2月,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大群在2009IBM論壇上公佈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反覆表示,物聯網將會成為中國移動未來的發展重點。據美國權威諮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比1,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二、物聯網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雖然物聯網在今天或許還只是一個概念,但在各國政府的重視和IBM等一大批企業的推動下,成為現實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物聯網的實現,在電子商務上有著多方面的應用,對電子商務企業經營管理、消費者購物等方面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1.物流服務品質的提升  如果説當年人們所説的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三大因素還剩下什麼沒有解決的話,可能就要屬物流了。在網路行銷過程中,遇到的客戶投訴很多就集中物流配送服務的品質上。雖然和前幾年相比,現在的物流網路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但在物流服務品質上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送錯目的地,物流狀態網路上查詢不到,送貨不及時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其中主要是由於企業和消費者對物流過程不能實時監控所造成的。  物聯網通過對包裹進行統一的EPC編碼,並在包裹中嵌入EPC標簽,在物流途中通過RFID技術讀取EPC編碼資訊,並傳輸到處理中心供企業和消費者查詢,實現對物流過程的實時監控。這樣,企業或消費者就能實現對包裹的實時跟蹤,以便及時發現物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效提高物流服務的品質,切實增強消費者網路購物的滿意程度。2.完善産品品質監控  在網路購物逐漸被人們接受的今天,仍有許多消費者對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購物方式望而卻步。究其原因,除了對網路安全、購買習慣等因素外,對産品品質的不放心是一個主要的原因。相比而言,消費者覺得在實體店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購物比較踏實。  消費者的這種對網路購物商品品質的疑問在物聯網中將得到有效地解決。從産品生産(甚至是原材料生産)開始,就在産品中嵌入EPC標簽,記錄産品生産、流通的整個過程。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只要根據賣家所提供的産品EPC標簽,就可以查詢到産品從原材料到成品,再到銷售的整個過程,以及相關的資訊,從而決定是否購買。徹底解決了目前網上購物中商品資訊僅來自於賣家介紹的問題,消費者可以主動了解産品資訊,而這些資訊是不以賣家的意志而改變的。3、改善供應鏈管理  通過物聯網,企業可以實現對每一件産品的實時監控,對物流體系進行管理,不僅可對産品在供應鏈中的流通過程進行監督和資訊共用,還可對産品在供應鏈各階段的資訊進行分析和預測。通過對産品當前所處階段的資訊進行預測,估計出未來的趨勢或意外發生的概率,從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預警,極大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加快了企業的反應速度。參考文獻:[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136308.htm[2] 王俊宇 閔昊,EPC系統結構及其面臨的問題,小型微型電腦系統,2006.7[3] 田苗 陳洪全,基於RFID的電子商務物流技術創新分析,商場現代化,2006.4(中)摘要:作為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的物聯網,已經引起世界上諸多國家和企業的重視。文章從物聯網的概念出發,從物流服務品質的提升、完善産品品質監控、改善供應鏈管理等3個方面闡述了物聯網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關鍵詞:物聯網,RDIF,EPC,電子商務一、物聯網概述  2009年8月份以來,隨著溫家寶總理視察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以及一系列活動的開展,物聯網的概念一時之間響徹大江南北。事實上,物聯網並不是什麼新鮮的名詞。早在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路國際會議就提出,“傳感網是下一個世紀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同年,中科院啟動了“傳感網”研究,並已建立了一些適用的傳感網。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提出傳感網路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2005年,在突尼西亞舉行的資訊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佈了《ITU網際網路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圖1 物聯網示意圖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它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鐳射掃描器等資訊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如圖1所示。這其中包含兩層含義: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

  物聯網的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電腦網際網路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資訊的互聯與共用。在物聯網中,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範而具有互用性的資訊,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路把它們自動採集到中央資訊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電腦網路實現資訊交換和共用,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其主要工作過程可由以下三個步驟構成:(1)對物體屬性進行標識,屬性包括靜態和動態的屬性,靜態屬性可以直接存儲在標簽中,動態屬性需要先由感測器實時探測;(2)識別設備完成對物體屬性的讀取,並將資訊轉換為適合網路傳輸的數據格式;(3)將物體的資訊通過網路傳輸到資訊處理中心(處理中心可能是分佈式的,如家裏的電腦或者手機,也可能是集中式的),由處理中心完成物體通信的相關計算。自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以來,物聯網引起了各國政府、企業的高度重視。2009年2月,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大群在2009IBM論壇上公佈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反覆表示,物聯網將會成為中國移動未來的發展重點。據美國權威諮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比1,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二、物聯網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雖然物聯網在今天或許還只是一個概念,但在各國政府的重視和IBM等一大批企業的推動下,成為現實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物聯網的實現,在電子商務上有著多方面的應用,對電子商務企業經營管理、消費者購物等方面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1.物流服務品質的提升  如果説當年人們所説的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三大因素還剩下什麼沒有解決的話,可能就要屬物流了。在網路行銷過程中,遇到的客戶投訴很多就集中物流配送服務的品質上。雖然和前幾年相比,現在的物流網路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但在物流服務品質上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送錯目的地,物流狀態網路上查詢不到,送貨不及時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其中主要是由於企業和消費者對物流過程不能實時監控所造成的。  物聯網通過對包裹進行統一的EPC編碼,並在包裹中嵌入EPC標簽,在物流途中通過RFID技術讀取EPC編碼資訊,並傳輸到處理中心供企業和消費者查詢,實現對物流過程的實時監控。這樣,企業或消費者就能實現對包裹的實時跟蹤,以便及時發現物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效提高物流服務的品質,切實增強消費者網路購物的滿意程度。2.完善産品品質監控  在網路購物逐漸被人們接受的今天,仍有許多消費者對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購物方式望而卻步。究其原因,除了對網路安全、購買習慣等因素外,對産品品質的不放心是一個主要的原因。相比而言,消費者覺得在實體店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購物比較踏實。  消費者的這種對網路購物商品品質的疑問在物聯網中將得到有效地解決。從産品生産(甚至是原材料生産)開始,就在産品中嵌入EPC標簽,記錄産品生産、流通的整個過程。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只要根據賣家所提供的産品EPC標簽,就可以查詢到産品從原材料到成品,再到銷售的整個過程,以及相關的資訊,從而決定是否購買。徹底解決了目前網上購物中商品資訊僅來自於賣家介紹的問題,消費者可以主動了解産品資訊,而這些資訊是不以賣家的意志而改變的。3、改善供應鏈管理  通過物聯網,企業可以實現對每一件産品的實時監控,對物流體系進行管理,不僅可對産品在供應鏈中的流通過程進行監督和資訊共用,還可對産品在供應鏈各階段的資訊進行分析和預測。通過對産品當前所處階段的資訊進行預測,估計出未來的趨勢或意外發生的概率,從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預警,極大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加快了企業的反應速度。參考文獻:[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136308.htm[2] 王俊宇 閔昊,EPC系統結構及其面臨的問題,小型微型電腦系統,2006.7[3] 田苗 陳洪全,基於RFID的電子商務物流技術創新分析,商場現代化,2006.4(中)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