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教育部門披露,“陸生三法”修訂後,今年9月臺即可推動兩岸的雙聯學制,明年春將向大陸招收碩博研究生,明年8、9月將正式招收陸生入讀臺灣的大學本科。顯而易見,此舉標誌著兩岸教育交流邁出一個重要步伐。應如何看待臺灣立法機構通過的這個“陸生三法修正案”呢?
臺承認大陸學歷、開放陸生赴臺就讀勢在必行
首先,大陸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水準不斷提升,已涌現出一批可與國際接軌的高校,培養了大批現代化建設的人才,受到舉世矚目,已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學子和臺生來到中國大陸求學。臺不承認大陸的學歷並不影響國際社會的認定,也不能影響嚮往大陸留學的廣大臺生的堅定決心,只能留下夜郎自大、坐井觀天的笑柄,以及廣大臺生對臺相關政策嚴重落伍的反感。
其次,臺因少子化趨勢造成許多高校招生名額不滿、教,育資源閒置浪費,而祖國大陸正處於全面奔小康、建設現代化的熱潮中,對教育資源和人才的需求正殷,兩岸若能在教育合作上取長補短、聯手辦學,既可為大陸培養人才,也可避免臺剩餘教育資源的浪費,進而走出一條教育産業化創收之路,還能幫助臺灣提升就業率,創造兩岸互利互惠雙贏的效果。有鋻於此,許多臺灣學界人土和有識之士不斷提出開放兩岸教育交流之議,前不久,數十名大學校長甚至聯名呼籲開放陸生來臺,甚至政治立場偏向在野民進黨的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公開響應,許多民調亦顯示贊成開放陸生來臺已成為主流民意。
再其次,國民黨重新上臺執政以來,兩岸關係相繼實現了恢復兩會制度性協商、直接三通、陸客赴臺旅遊、簽署EC-FA、大陸高官訪台等多項重大突破,初步邁上和平發展的軌道,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空前密切。大陸早就承認臺灣164所高校的學歷,開放臺生來大陸就讀,並提供臺生等同於大陸學生待遇的獎學金等就讀條件。在此背景下,臺繼續不承認大陸學歷,不開放陸生入臺,不僅有違島內主流民意的期待,也與兩岸關係的形勢發展格格不入。
最後,臺普及高等教育的結果固然提升了受高教人口的比例,但也不乏濫竽充數情況發生。肇因于家境平均水準比陸生要高,上大學門檻低,以及各種干擾誘惑太多,很多臺生學習不刻苦,較之陸生普遍期待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珍惜難得的入學機會、讀書比較刻苦來,臺生顯得有一定差距,因而成為許多臺灣父母的擔憂,紛紛希望開放陸生人臺就讀,以此激勵臺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陸生三法”修訂會積極促進兩岸教育交流
正如臺領導人馬英九所説:“承認大陸學歷、開放陸生入臺就讀”,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又一里程碑,將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産生重大影響。兩岸之間因為政治上的對立,雖同文同種、血濃于水、“雞犬之聲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長達數十年之久,遑論教育文化交流。最近20多年來,雖有民間自發的文教交流,但基本屬於單向、間接性的,內容規模人數領域等均受到限制,加之李登輝、陳水扁任內推動教育“去中國化”,不僅大陸學歷不被承認,大陸學生入臺不可能,兩岸文教交流無法正常化,更導致兩岸民心疏離、政治對立加劇,甚至幾度走到戰爭的邊緣。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出現大突破、大交流、大發展的良好局面,文教交流形勢喜人,如今又在馬英九當局的極力推動和臺立法機關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積極配合下,“陸生三法”得以修正通過,這對於促進兩岸的文教交流來説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此舉不僅有助於兩岸的青年學于交流,有助於兩岸教育界進行更加廣泛的交流合作與互動,也有助於重塑臺灣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增進兩岸青年之間的相互了解、理解與友誼,拉近彼此之間情感與意識形態上的距離,進而成為推動兩岸和平、和解乃至整合的力量,對共同振興中華産生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
“一限二不”加補充的條件過於苛刻
所謂“三限”即:“限校”(初步僅採認大陸41所一流大學學歷),“限量”(陸生來臺人數控制在臺灣大學招生總量的0.5%到1%,約為1年1000至2000人),“限領域”(不採認大陸醫事學歷,不開放陸生就讀臺“機密”係所)。“六不”即:陸生來臺考試不加分、不得影響臺灣學生招生名額、當局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在臺就業、不得報考公職及技術人員。
其中的“一限二不”(即“限制大陸醫事學歷採證”、“陸生不得考證照及公職”、“陸生不得就讀與‘國家安全’有關的科系”),在主張“臺獨”的民進黨的強烈堅持下還被寫入“三法修訂案”中,外界關注的“陸生來臺就讀期間不得打工”的限制也被寫入附帶決議中。
我們可以理解臺灣方面的某些擔心,如害怕陸生過多涌入且不作任伺限制會損害臺生的就學權益,影響臺生的就業機會,影響臺灣的“安全”,以及所謂的“降低臺灣醫療水準”等,也理解民進黨“逢中必反”在島內仍有一定影響力,但相關規定較之國際通行的做法還要嚴格許多,實在説不過去。
如此究竟能吸引多少大陸優秀學子願意來臺就讀,頗讓人懷疑。特別是不承認大陸醫事學歷和承認大陸學歷不溯及既往的規定,使得近15000名在大陸獲得本科及以上學位的臺生的權益,以及其中近1/3就讀醫科的臺生的權益受到傷害,最令人失望!對此缺憾,就連臺“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也發出了感慨,認為相關“立法”對陸生“很嚴苛”,加上陸生赴臺念大學的學費將比照臺灣私校收費,1年約12萬元,赴臺短期研修生修讀的學分費依照臺私校學分費1.5倍收取,“當局不編列公務預算、沒有任何獎學金給陸生,就目前國際上爭搶優秀學生的情勢分析,其實是不利的”。
好在臺有關方面已經表示,在新規實施3至5年內,將對有關做法的效果進行總結評估,屆時對不合時宜及潮流的做法進行若干再修正應是必不可免的。我們但願隨著兩岸教育交流的不斷深入以及正面影響的不斷顯現擴大,臺灣方面能夠與時俱進,徹底改變歧視大陸高校、歧視陸生的做法。
(文見《中國教育報》2010年9月15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