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

2016-05-10 10:44:00    來源:解放日報    

  ■劉志陽 李駿

  上海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程中,需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亟待補齊的短板。日前,中國人民大學發佈《中國城市創業指數》報告:上海創業總指數排名第7,位列北廣深等城市之後。建議上海在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生活環境、文化教育環境等方面出臺改進措施,助推全球科創中心早日建成。

  減免創業稅費 簡化行政審批

  2015年上海居民創業狀況調查顯示:創業稅費減免和簡化行政審批,是創業者最為期盼的扶持政策。這表明,創業進入難和創業成本高,仍是上海居民創業的主要“攔路虎”。其中,在創業準入方面,企業註冊登記流程繁瑣,存在很多限制。比如,教育類公司的前置嚴格審批幾乎斷絕了註冊可能。在企業稅負方面,上海仍存在賦稅負擔偏重、創新激勵不足等問題。

  為此,建議通過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簡化市場準入程式。每年由企業對工商登記註冊服務進行滿意度評價,倒逼政府改進登記註冊效率;適度放寬對“網際網路+”等新經濟業態的前置審批行政權力,通過完善企業信用體系、創始人信用體系來加強政府在事中事後的監管能力,當好市場秩序的“裁判員”和改革創新的“守護神”;創新勞動監察執法,加強工會參與力度,既切實維護勞動者權益,也為創業企業留足一定空間;借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契機,加大對新創企業的減稅、減負讓利,將新創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增值稅降至12%,對小微企業增值稅、營業稅起徵點提高到10萬元,增加惠及面。

  鼓勵科研轉化 做強創業金融

  近年來,科研經費支出佔上海GDP的比重呈穩步增長趨勢,但相較于北京仍顯不足。同時,研發成果商業化是否順利,也影響著創業企業的發展。上海的技術市場2015年成交額為707.99億元,較2011年上漲28.65%;而北京的技術市場成交額達到3452.6億元,較2011年上漲82.65%。

  創業接力資金也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報告顯示,北京創業項目獲得天使投資金額佔全國總投資額的41%,而上海僅佔19%。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共有PE、VC等創投機構12006家,其中上海有2039家,與北京的2448家差別不大,但上海的創業投資金額遠遠落後北京。

  對於科研成果轉化,建議完善收入分配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將科技成果轉化率和技術合同成交額作為對研發機構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 對技術轉移、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允許分享一定比例的轉化收益;鼓勵有條件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將科研成果轉化與個人職稱評定掛鉤,徹底打破科研院所只重視論文考核、不重視科研轉化的弊端。

  在創業資金的接力上,建議政府將創業金融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搭建資金需求供給平臺,緩解市場資訊不對稱,並出臺股權融資專項政策扶持創業金融産業;完善從天使、VC到PE的完整創業接力資金鏈條,引導創業投資更多向創業企業早期階段延伸,推動創意轉化為創業機會;做好創業資本的退出渠道,解除資金投入的後顧之憂;借鑒英國模式試點開設社會企業交易所,助推社會企業發展。

  優化創業教育 營造寬容氛圍

  美國的創業浪潮“高燒”不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火熱開展,持續輸送創業人才。目前,美國的大學生創業率約為20%左右,而中國大學生創業率不足1%,上海數據與全國基本持平。從全球科創中心定位看,上海對於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雖然各類創新創業課程相繼開展,但大多仍停留在針對有創業意願的群體開設強化班這樣的小眾層面。部分高校專注于項目孵化,忽視了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其創業教育模式以崗位職業培訓為內涵,以企業家迅速培育為目標,在價值取向上帶有明顯的功利性。

  社會文化也是創業環境的主要成分。在矽谷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失敗了沒關係。”這樣一種對失敗的寬容氛圍,使得人人都躍躍欲試。

  總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政府、社會和高校的協同推進。通過政策、市場、生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善,為創業創新主體清障搭臺,進而形成全民創業、全面創新的局面。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公益創投的契約機制及生態構建研究”階段性成果)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