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産處置行業將是P2P下一個萬億風口?

2016-02-04 11:19:00    來源:i黑馬    

  不良資産處置領域是否是網際網路金融下一個萬億風口?筆者在調研市場上十數家網際網路不良資産處置公司後,認為這個賽道有機會出現百億企業,但面臨的難度也很大。本文將按市場規模分析,網際網路改造行業的機會以及現有網際網路不良資産公司商業模式的分析三個部分討論未來的機會所在。

  國內不良資産市場有多大?

  國內不良資産處置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但這個萬億級市場究竟有多大?是數萬億還是數十萬億?眾説紛紜,並無定見。

  我們可以來算一筆賬。

  中國不良資産可根據産生的源頭分為銀行貸款、傳統民間貸款、應收賬款及P2P等類別,産生的不良資産規模與貸款餘額成正比。其中銀行類最大貸款餘額有74.6萬億,應收類賬款在10萬億上,傳統民間貸款估計數萬億,P2P貸款4000多億。

  從官方最保守的數據測算,2015年第三季度,銀行確認為不良的資産餘額比例為1.59%,確認為介於不良貸款和正常貸款之間的關注類貸款餘額佔比為3.77%,由此可算出銀行類不良資産為1.18萬億元,關注類貸款為2.81萬億元。

  應收賬款為第二大類,2015年第三季度全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規模11.2萬億,非工業數據不詳,估計也過萬億。傳統民間借貸規模不詳,數值估計在數萬億到10萬億之間,而P2P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為4394億元。

  如果假設非銀行類總額合計為20萬億,不良率保守估計為2%,就有4000億不良資産賬款,若估算不良率最大為10%,則有2萬億不良資産賬款。由此可計算出一個大致範圍:

  最低 1.18萬億(銀行類)+ 4000億(非銀行類)=1.58萬億

  最高 1.18萬億(銀行類)+2.81萬億(關注類)+2萬億(非銀行類)=5.99萬億

  我們估算出不良資産的範圍為1.58萬億至5.99萬億元,這一億萬級的數字僅僅是從現有數據計算便得出的,尚未考慮不良資産規模的增長速度。

  數據顯示,上述銀行貸款同比增速為13.2%,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增速為同比為8.7%,傳統民間貸款增速不詳,而P2P在14年初餘額為308億元,15年底餘額增至4394億元,兩年翻了10倍以上。

  不僅貸款增長明顯,各類別的不良率也在穩步上升。綜合各類別的增長速度及不良比例的上升趨勢,可推未來不良資産規模可以保持數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

  網際網路的機會在哪兒?

  隨著國內不良資産“蛋糕”的不斷膨脹,市場也迫切地呼求著處置模式的創新。在“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有著共同的疑問:

  網際網路能否重構這個行業,顛覆原來的玩家?相對於傳統不良資産處置公司,網際網路創業公司能以怎樣的模式突破?

  我們試圖通過對現有市場和項目的分析,來找尋答案。

  1、留給網際網路的市場空間

  國內不良資産的市場空間巨大,其中最大的份額就是銀行資産。目前,銀行資産的“蛋糕”由官方四大資産處置公司(東方資管、長城資管、中國華融、中國信達)瓜分,他們分別對口四大銀行處理不良資産。

  然而由於牌照和融資能力的限制,網際網路公司很難從中分一杯羹。除了全國性的四大資管全國性牌照,國家僅發放了四批(18家)各省各地的不良資産處置牌照,沒有牌照就無法批量從金融機構獲取不良資産。此外,融資成本利息佔資産管理公司運營成本30%以上,資産管理公司需要低成本的大量資本去收購不良資産,比如信達在2015年發行360億公司債券,平均利率在3.5%-4.6%。然而初創公司既無法低成本融資,也沒有大額發債的能力。

  因此,我們認為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應該繞開傳統銀行批量不良資産,轉而從其他稍小,但可規模化處置的品類或者銀行的長尾資産切入。

  除卻銀行資産,銀行長尾資産、應收賬款、民間貸款及P2P 四大類別還有幾千到萬億的市場空間,有很多的細分品類可嘗試切入,網際網路不良資産公司尚有足夠大的市場可以試水。

  切入的品類標準化程度,以及可規模化程度都是在這個領域能比競爭對手跑得快的核心要素。但各種品類各有難點,可規模化的程度也有差別。

  2、效率提升

  除了有足夠的市場空間外,能否提升效率是網際網路資産處置公司做大的另一必備條件。

  在重構或提升行業效率方面,網際網路的能力表現在以下幾點:

  新的案源增量及獲取方式。單個處置公司獲客能力能從門店覆蓋範圍擴張到線上全國獲客。

  提升案源資訊的加工篩選。傳統處置公司靠人力修復案源資訊及篩選,效率低下,網際網路資産處置公司可用程式和外部大數據等批量修復資訊,尤其在失聯資訊,債務人還款能力及還款意願的識別上,遠超傳統公司。

  催收人員及處置方的重構。傳統不良資産處置公司或催收公司靠的是業內轉包或業內人員操辦,存在資訊不對稱、匹配不到最合適的催收人員等問題。網際網路能讓資訊更流通,案子匹配到成功率更高的人員。其次,還能通過網路平臺把案子眾包到非業內人員,擴大催收人員的新供給。滴滴催收,眾包催收,全民催收是有可能的。

  更靈活的資金供給。結合網際網路金融,新型網際網路不良處置公司可以用金融工具更高效地切入到債務重組及資産收購等。

  結合市場空間以及對行業效率的提升兩點分析,我們認為新型網際網路不良資産處置公司有機會在未來去侵佔傳統不良資産處置公司的市場。

  現存的商業模式分析

  既然機會已有,那怎樣的商業模式能有機會在這個萬億賽道跑出呢?我們將已有的網際網路不良資産公司商業模式大致總結為五類:

  1、數據查詢工具類:市場小眾

  代表:搜賴網

  顧名思義,數據查詢工具類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整合催收相關的數據查詢服務,比如工商資訊、訴訟資訊等,為催收公司及債權方提供數據服務。但此類公司面向的市場相對小眾,就算有1萬家持續服務的催收公司客戶,每年付1000元,也只有1千萬的年收入。

  數據查詢類的公司在未來還存在著轉做不良資産處置基金的想像空間,但個人認為路線不夠直接。

  2、債權與催收交易資訊撮合類:長期易脫媒

  代表:資産360、包之網 等

  這類公司選擇製作一個資訊發佈平臺,平臺做交易雙方的準入、資訊整理等,雙方有意願後直接聯繫。

  資訊撮合類的平臺存在一個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佣金難收,容易脫媒。

  短期來説,在服務供給有限的情況下,債權方需要尋找額外的服務方,但長期來説,伴隨著上下游交易的增多,形成穩定的關係,平臺完全可以被繞開。同時,由於此類交易的非標準化,很多合同需要雙方多次來回溝通,確定條款,直接的線上交易成功率較低。

  這類平臺的想像空間是大量債務委託都在平臺發生,然後沉澱數據做其他增值業務,或者從B2B撮合,聚集流量再開展自營。而收集黑名單是資訊撮合類平臺的另一個故事。但是賣黑名單賺錢的生意,也許能有幾百萬到千萬的年收入。個人認為這樣的路線同樣不夠直接。

  3、傳統自建網點催收公司:大客戶維護、規模化和成本效率

  代表:申請掛牌新三版的一諾銀華

  傳統催收公司用自身品牌從銀行、小貸公司等金融機構接來業務後,採取自己內部團隊及外包第三方的方式完成催收業務,收取佣金收入。

  傳統公司的競爭力取決於大客戶維護能力,切入的資産品類的催收工作是否可規模化以及自身運營的成本效率。

  以一諾銀華為例,成立6年,前5大的客戶佔一直佔總收入的70%以上。15年上半年1500萬營收中,前五客戶佔74%。15年,一諾銀華在全國已建37個網點,500個員工,主要業務為對信用卡,小額貸款,汽車貸款等個人信貸産品的催收業務。而自身運營效率上,若按全年2500萬營收、504員工計算,每人平均年産值5萬。

  一諾銀華的嚴重虧損被解釋為公司處於迅速擴張期間,投入加大,在規模上去後會轉為盈利。由此可見,傳統自建網店的模式是相當“重”的,自建網點規模化的難度頗高。

  4、眾包催收公司

  代表:債全網

  眾包催收公司的模型是獨立品牌拿下資産,平臺加工,然後對接第三方機構/個人進行催收。

  眾包與傳統催收公司的最大差異在於自營團隊及外包業務的比重差異、是否自建網點以及主營不良資産品類的區別。

  以債全網為例,其主營業務為針對國企、大公司中50萬以上或3年以上的老債違約應收債款催收。平臺BD這類公司拿回單子後,內部團隊重新加工,分析法律問題,違約方的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等,篩選出可催的單子,最後再眾包到各地的個體律師。

  這類資産有比較高的法律門檻,平臺的加工及篩選環節非常重要,如果創始團隊沒有這塊相應法律背景及知識,是無法與債全網在這個品類競爭的。比如債全網通過內部團隊的加工篩選,把眾包單子的追回率提升為30%,而B公司追匯率僅為10%,那麼逐漸地,長期合作的眾包律師就會遷移到單子好追的平臺。

  5、房産處置類

  代表:分金社

  房産處置公司從銀行、小貸或擔保公司等機構獲取抵押房産資産包,或者直接介入到債務重組,然後從P2P平臺眾籌資金以一定折扣從機構買下資産,平臺再對資産進行切割、出售等,眾籌用戶與平臺分享處置後收益。

  房産處置類公司的本質業務邏輯與四大資産管理公司相似,區別就在於資金端的變化。這類傳統業務模型仍要面臨3個問題:1. 如何批量獲取可處置的資産;2. 平臺規模化處置能力的構造,抵押地不良資産存在被查封或銷售難等風險,需要構建風控體系;3. 長期大額低成本的融資渠道。

  結語

  綜合考慮了市場現存的商業模式類型,我們認為不良資産處置是一條可以被網際網路改造的傳統大賽道。雖然現行的各種模式都還處在探索的階段,但熊貓資本持續關注不良資産處置的方向,並且也希望能找到好的團隊一起嘗試。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