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創新層,日子就好過了?關於新三板的5大忽悠

2016-01-29 11:31:00    來源:創業邦    

  你是否聽説過這樣的抱怨:新三板還有流動性?這新三板有什麼好説的,僵屍股太多。新三板成交量低主要是門檻太高,應該降低門檻,放散戶進來…… 作為一個專業、嚴謹&有良知的研究中心,掘金三板研究中心基於自己的研究,總結出了新三板市場的5大忽悠,以正視聽。

  忽悠1:降低門檻以提高流動性

  危害指數:★★★★★

  忽悠流言:現在這個新三板成交量低啊,主要是門檻太高,500萬的門檻使得眾多中小投資者無法購買到優質原始股,所以應該降低門檻,比如先降到100萬,再降到10萬……

  解讀分析:呵呵,拜託各位磚家不要再忽悠了好嗎?這個絕對是最具危害性的忽悠了,説會弄成小散傾家蕩産、家破人亡,也絕非危言聳聽。

  首先,證監會在《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和培育機構投資者隊伍,當然這裡面的機構投資者就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等等。換句話説,政府對新三板的定位很明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

  那麼政府為什麼這樣定位?不多説,想想A股可憐的小散連“天臺”的票都一票難求的情形吧!再者,小散們對於A股的公司都琢磨不透,更何況是公司治理和資訊披露遠不如A股的新三板呢?A股小散進去除了被坑殺,還能有什麼結果?賺錢可以,但是不能昧著良心吧?

  關於新三板流動性問題,掘金三板研究中心之前有多篇文章研究分析過,感興趣的可以看看。總之,不可武斷,不能忽悠,不可操之過急。

  忽悠2:進入創新層,日子就好過了

  危害指數:★★★★

  忽悠留言:趕緊衝刺創新層吧,上了創新層才能有好的流動性,才能融到資,才能享受好的政策紅包。

  解讀分析:現在,掛牌企業正在颳起一股衝刺創新層的狂潮,提升市值、增加做市商以便於通過標準三進入創新層。為什麼呢?因為企業們聽説進入創新層就能享受更多的政策紅利、就會有更好地流動性、就能更好地融資。其實吧,優先享受政策紅利不假,但是也得承擔更嚴格的資訊披露和監管,關於這點,掘金三板研究中心往期的文章也説過。此外,你能否有更好的流動性、能否募集更多的資金,還得看你企業本身的品質。雖説投資人可能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創新層,但是如果你是通過短期衝刺而上創新層的,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不行,投資人未必會給你投資。新三板市場是機構投資者的市場,你以為他們像A股散戶那樣好騙呢?

  忽悠3:要想有好的交易就得做市轉讓

  危害指數:★★★

  現在很多人看三板企業,還喜歡看該企業是不是做市轉讓。確實,掘金三板研究中心往期的深入研究發現做市對於提升掛牌企業的流動性確實大有幫助,而且流動性與做市商數量存在較為明顯的正相關。但是,如果因此説做市就一定有好流動性,那就太片面和絕對化了。

  口説無憑,先看一組數據:做市企業中,有70家企業2015年1月1日至今的日均成交量在1000股以下。截止2016年1月28日,協議轉讓企業日均成交量的均值是5.25萬股,而做市轉讓企業日均成交量在5.25萬股以下的達815家,佔做市企業數量的66.69%。雖然説協議轉讓企業日均成交量均值是由少數企業支撐起來的,但是我們也不能説做市企業的成交情況一定會比協議轉讓好,這個成交還得看企業規模、企業自身品質和企業股權結構等多方面的問題。

  忽悠4:戰略新興板的推出將導致新三板企業大逃亡

  危害指數:★★

  忽悠流言:實行註冊制的戰略新興板即將推出,新三板的好企業將大逃亡。

  解讀分析:這是唱衰新三板的邪惡聲音,關於戰略新興板和所謂科創板的分析,掘金三板研究中心之前也分析過。我們堅持認為部分企業轉板是肯定的也是必要的,但是説大逃亡則是忽悠了。請發出這種聲音的,先好好研究一下註冊制的含義,再看看官方是怎麼説的。此外,我們的研究發現,很多企業融資超創業板、但是流動性卻不遜創業板,估值也不錯,請問這些企業為什麼要逃?

  忽悠5:分層將使得基礎層企業下地獄

  危害指數:★★

  忽悠流言:分層之後,沒有進入創新層的企業將下地獄:沒流動性、沒有融資、沒有關注……

  解讀分析:分層的目的絕對不是讓沒有進入上層的企業下地獄,而是有所區別避免逆向選擇問題。2015年,掛牌企業數量劇增,品質也參差不齊,必須有所區別。雖説會讓基礎層的企業有點尷尬,但是也會激發下層企業的進取心,你看,現在衝刺創新層的火熱程度便能説明問題。如果不分層,大家都覺得彼此相同,不利於激發鬥志。這就像我們以前上學時,學校會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一樣。2015年,大家通過標準三闖關,2016年大家就會積極努力通過其他兩條標準闖關,這樣對於整個市場是好事。

  結語

  其實,我們只是總結了5個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忽悠,類似的忽悠還有很多。其實這些所謂的忽悠出現的原因大致相同:沒有基於宏觀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僅以個別現象,以偏概全得出結論。

  俗話説得好,三人成虎,流言可畏。我們覺得有必要基於自己的研究發出自己的聲音。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