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1 08:55: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時殷殷囑託:國家的強盛,歸根結底必須依靠人才。中國要敞開大門,招四方之才。三年來,靠人才集聚“起家”、因人才而興的深圳,牢記總書記囑託,不斷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務、環境等方面的創新力度,再造特區人才新優勢。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張緒穆,這位南方科技大學重大藥物綠色合成團隊帶頭人,最近和他的團隊一起收到了深圳的一份“厚禮”——無償資助1500萬元和股權投資1500萬元。今年初才從美國“全職回國創業”的他之所以選擇深圳作為落腳點,是“因為這座城市創新的特質”,和“為了吸引創新人才落戶所付出的努力和誠意”。
如今,像張緒穆這樣的創新創業型高端人才和團隊,正源源不斷從五湖四海結伴“飛”入鵬城——
去年底,深圳有專業技術人才128.1萬,技能人才269萬,科技研發人員31萬。截至目前,聚集兩院院士30人、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54人、國內高層次專業人才5493人、海外高層次人才1219人,累計引進留學人員近6萬人。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時殷殷囑託:國家的強盛,歸根結底必須依靠人才。中國要敞開大門,招四方之才。三年來,靠人才集聚“起家”、因人才而興的深圳,牢記總書記囑託,不斷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務、環境等方面的創新力度,再造特區人才新優勢。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時殷殷囑託:國家的強盛,歸根結底必須依靠人才。中國要敞開大門,招四方之才。三年來,靠人才集聚“起家”、因人才而興的深圳,牢記總書記囑託,不斷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務、環境等方面的創新力度,再造特區人才新優勢。
用市場之手精心編織人才“生態系統”
“我們為什麼選擇深圳?我在美國矽谷很多年,對矽谷做過很多研究。同時我也在國內對很多城市做過比較,發現無論從人文環境、創業氣氛,還是市場化程度,深圳與美國矽谷最像。”國家“千人計劃”入選專家、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團隊領頭人徐保民説。徐保民甚至預言——如果中國有矽谷出現,必定在深圳。他的話在回國的海外人才中頗具代表性。
良禽擇木而棲。作為改革開放城市,“市場”二字不僅深嵌于深圳城市肌體,更成為吸引創新人才的關鍵詞,為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提供了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成為創新型人才最好的“鍛造臺”和“試金石”。而政府所要做的就是揮動市場“利斧”,斬斷束縛人才的體制機制枷鎖,營造良好的人才“生態系統”:
——人才工作頂層設計統籌推進:制定實施深圳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提升“深圳品質”人才工作行動計劃》,系統推進實施52項人才重大項目。
——人才引進政策進一步放開:組織實施國內高層次專業人才1+6文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以及積分制引進在職人才等政策,形成較為完善的人才引進政策體系。
——人才認定和評價方式不斷改革:推進人才評價市場化行業化,讓“政府”從社會化人才評價主導角色中退出,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府部門承擔的社會化職稱評定職能全部向行業組織轉移,共有30家行業組織承接了45個評委會組織工作。
——人才載體培育機制大膽創新:以市場化運作機制大力發展新型人才載體,以公助民辦模式先後設立了華大基因研究院、光啟研究院等新型研發創新機構,培育了一批以市場為導向、研發與産業化一體推進的特色源頭創新平臺。以光啟研究院為例,短短5年,就從5名年輕海歸人才的一個小團隊,發展成為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超過300人的科研團隊,申請發明專利超過2000件,授權近200件,創造了創新成果和人才集聚的“深圳速度”。
目前,深圳正在啟動人才工作立法,進一步加強人才政策創新。市場之手加速大批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與涌動,激發出來的是深圳強盛的人才競爭活力。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時殷殷囑託:國家的強盛,歸根結底必須依靠人才。中國要敞開大門,招四方之才。三年來,靠人才集聚“起家”、因人才而興的深圳,牢記總書記囑託,不斷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務、環境等方面的創新力度,再造特區人才新優勢。
以開放之姿納天下賢才“為我所用”
在全球創新創業聖地,美國矽谷70%以上的人才是外國族裔,海外人才紅利突顯。作為移民城市的深圳,在開發利用海外人才方面同樣不遺餘力,以“開放”之姿“納天下賢才為我所用”。
為加快海外優勢人才資源聚集,深圳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出臺《海外高層次人才評審辦法》,在採取直接以標準認定的方式外,增加評審方式認定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和項目,根據申請人的專業領域,聘請國內外頂尖專家進行評審,拓寬了人才引進渠道。至今,深圳引進“孔雀計劃”人才1219人,其中A類90人,B類415人,C類714人;引進“孔雀計劃”團隊61個、團隊資助資金累計達15億元。
借鑒新加坡、迪拜等國家地區實行低稅率政策吸引海外人才的做法,深圳在前海國家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出臺了《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財政補貼暫行辦法》,對境外人才繳納的個稅超過15%的部分給予補貼。自去年實施了首批境外人才的認定和個稅補貼後,今年又有71名境外人才獲認定,併發放個稅補貼2000萬元,個人補貼最高額達168萬元。
遍佈深圳的17個留學人員創業園和7個産業園,更為海外人才在深創業提供良好的孵化服務,符合條件的留學人員初創企業還可獲得政府15萬-50萬元的創業前期費用補貼。至今深圳已累計引進留學人員近6萬人,並助推“海歸經濟”在深圳異軍突起,截至2014年底,深圳留學回國人員企業總數達3300多家,其中年産值千萬以上的企業有130多家,超億元産值的逾30家。
今年年初,2014“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評選揭曉,深圳入選,排名僅次於上海、北京。在這個國內唯一完全由外籍人才參與評選,由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外國專家、“外專千人計劃”專家等組成的專家評委團隊評出的引才引智“中國城市榜”中,深圳已連續5年上榜,並連續2年躋身前三甲。
美國康奈爾大學前校長雷蒙為實現教育夢想而選擇深圳,隻身前來深圳創建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擔任院長;英國資深銀行家理查德 傑克遜經歷了平安集團銀行業務從無到有直至成長擴張的整個過程,早將深圳視為第二故鄉,願作深圳對外宣傳的活“名片”;來自美國的原日立環球大中華區總裁德克 托馬斯曾表示實在找不到離開深圳的理由……
正如雷蒙所説:“我的家就在深圳,這是我所知道的最了不起的城市之一……深圳在人才引進、推動創新和國際化方面起到了典範作用。”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時殷殷囑託:國家的強盛,歸根結底必須依靠人才。中國要敞開大門,招四方之才。三年來,靠人才集聚“起家”、因人才而興的深圳,牢記總書記囑託,不斷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務、環境等方面的創新力度,再造特區人才新優勢。
以服務之實營造安居樂業人才環境
傑出人才,免租入住200平方米左右住房,在深圳工作居住滿10年,産權贈予個人;領軍人才,可按150平方米的住房標準,免租入住3年……
安居方能樂業。深圳出臺《關於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的決定》,實施規模龐大的“人才安居工程”,從普通留學回國人員到海外高層次人才均可享受到租房補貼、購房補貼等不同程度的安居保障,為符合條件的各層次人才量身解決“住房難”問題。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累計發放人才安居住房補貼約13.4億元,安排人才住房4.8萬套,累計惠及約28萬人才。
除了住房外,為了第一時間解決人才發展面臨的醫療、子女就學等突出困難和問題,深圳正在搭建全方位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建立人才工作聯絡員和服務專員制度,在重點産業園區推廣設立人才工作服務站;開闢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專窗,打造“專窗受理、專人轉送、專人跟蹤、專窗反饋”的服務模式,為人才提供出入境居留、入戶、子女入學、創業扶持申報等22項服務申請,幫助人才解決具體問題;依託市科協設立海外高層次人才“國際創新驛站”,為海外人才來深創新創業提供前期落地服務;組建深圳市歐美同學會、深圳市高層次人才聯誼會、深圳市金融人才協會等,搭建人才交流聯繫的平臺……
又見孔雀東南飛。
今年,曾就職于新加坡科技局材料研究院的張新海,和其他4個來自歐洲、香港等不同地方的小夥伴們一起組成的“超寬頻譜太赫茲波研發團隊”作為“孔雀團隊”被引進到深圳,並獲得市政府1500萬元的研發資助。張新海説:“深圳的創新創業環境非常好。我希望能借助深圳的創新創業環境,更快地把我們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産業。”
這是一位創新創業者的滿滿期望,更代表一座年輕城市的美好未來。
中英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平台啟動2015-12-11 08:52:00
重慶渝臺青年創客精英同盟:打造兩岸文創産業高地2015-12-10 10:39:00
青海加快發展眾創空間 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局面2015-12-10 10:16:00
創新創業成京津冀協同新熱點2015-12-10 10:10:00
大邑縣 打造“網際網路+”平臺 拓展創新創業空間2015-12-10 1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