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 四川省五市市長有話説

2015-10-21 09:10:00    來源:四川日報    

  10月19日,我省在成都與北京主會場同步舉行全國“雙創”活動週四川活動啟動儀式,各市(州)將同步開展專場活動,在全省掀起創新創業熱潮。今天我們在天府大地創新創業熱潮涌動的版圖中,選擇了五個市的市長,請他們談創新創業的思路和“以創業帶動就業、創新促進發展”的理念。

  為創業者站臺

  成都市長唐良智:

  打造適合“蓉漂”創新創業的“宜創”城市

  近日在國外考察招商的成都市長唐良智,把成都城市創業品牌活動“菁蓉匯”帶出了國門,在10月14日美國的這場“矽谷專場”上,唐良智上臺做了關於成都的“城市創業報告”。

  自2月8日成都市啟動“創業天府”行動計劃以來,“菁蓉匯”已連續舉辦13次(包括矽谷專場),唐良智基本上每期都出席站臺,被外界稱為“創業市長”。

  “雙創”有什麼樣的內涵,對於成都來説意味著什麼?成都又是如何推動創新創業,助推轉型升級發展?本報記者在唐良智的公開演講實錄中,尋找“成都創業、創業都成”的成都路徑。

  2014年成都GDP過萬億元,而在中國省會城市中也只有三個城市過萬億:廣州、武漢和成都。産業轉型的大趨勢、經濟升級的強要求、資源環境的硬約束——唐良智認為:成都在新起點上再出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必然的選擇。

  他介紹説,誕生了都江堰、交子的成都創新創業的基因很好,同時創業條件也很好:教育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明顯,有53所大學,70多萬大學生,每年畢業生有28萬。科技優勢同樣出眾:重點學科有60個,位居全國第四,創業載體有84個。第三,成都宜居宜業,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而且,從國家戰略層面看,成都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支點城市,隨著對外開放水準進一步提升,外延式發展給人以更大的想像空間。對外搶抓“一帶一路”機遇,對內實施創新創業,應是成都走好下一步的兩條主線。

  曾預言成都是“中國的新未來”的《財富》雜誌,最近再次為成都點讚,將成都創客稱作“安逸的蓉漂”,並將成都列入“2015中國十大創業城市”。

  唐良智表示,矽谷有“硅漂”;北京有“北漂”,“我們要把成都打造成適合‘蓉漂’創新創業的‘宜創城市’。主要依靠三大抓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天府新區規劃建設的成都科學城、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

  在他眼中的“蓉漂”,是“寧願流落街頭也不願意離開這座城市;即便身無分文,也要堅守在這裡,挖掘和尋找創業機會。”這種強烈的認同,意味著需要政府把成都打造成“創業之城、圓夢之都”。

  成都創業品牌跑進“矽谷”,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成都積極搭建孵化“蓉漂”的國際化平臺。

  除了“菁蓉匯”主體活動,還有“菁蓉創享匯”“菁蓉訓練營”等活動,以及包含1600余個服務産品的“科創通”網上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同時,成都還開展政府負責人與創業者之間對話的“蓉漂茶敘”互動活動,通過制定了七大類38項政策,初步構建起覆蓋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政策支撐體系。

  為奇思妙想者喝彩

  綿陽市長劉超:

  創新創業不是少數人的專業

  10月19日上午,在“中國科技城綿陽創新創業孵化發展聯盟”成立儀式上,綿陽市長劉超親手將牌子交到幾位代表手上,同時做了一個簡短的發言,以勉勵創業者。

  今年1-9月,綿陽科技型中小企業繼續保持井噴態勢: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2051家,保持著每天新增8家的速度。面對這樣的增勢,劉超仍不敢懈怠,履新3個多月來,類似的創新創業活動上經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不能驕傲,我們的目標是努力營造公平競爭、公開透明的發展環境,讓創新創業不再是少數人的專業,最終把科技城打造成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劉超説。

  10月19日,隨著“中國科技城綿陽創新創業孵化發展聯盟”的成立,綿陽41家各類孵化器將聯合起來,實現資源的優化共用,並統一對外,為創業者選址落戶提供“導航”。“創業可以更簡單,不再需要一家一家考察對比孵化器了,直接找到聯盟就可以了。”這是劉超的初衷。

  載體一直是綿陽創新創業的“主陣地”,如今全市已建成各類科技孵化平臺74萬平方米,入駐科技企業和機構1580家。而孵化器聯盟的出現,標誌著綿陽在孵化器建設領域又進了一步,從硬體漸漸向服務領域轉型。

  同樣的,綿陽在創新創業領域還將推出一系列新動作,目標都是一個——幫“蹣跚起步”的科技型企業“扶開工、送一程”。為此,綿陽將加快推進金家林金融集聚區建設,發揮金融創新對技術創新的助推作用,逐步構建由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融資、上市融資等構成的“階梯形”融資服務體系。

  在劉超眼裏,使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是推動創新創業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關鍵。為此,綿陽通過舉辦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等,在全社會弘揚創新創業精神,“我們鼓勵創新創業者將奇思妙想、創新創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創業活動,就是要營造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社會氛圍。”劉超説。

  説到就要做到。綿陽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等“軟環境”,推廣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同時綿陽依託中國技術交易所綿陽工作站等科技服務機構,力爭今年新增科技仲介服務企業50家,為科技轉化提供暢通渠道。

  如今,綿陽對未來的創業人才尤為重視,每年設立60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完善大學生創業導師制度,大力開展“商界精英”“明日之星”等培訓,“要讓創業創新不再是少數人的專業,而是多數人的機會,努力形成人才匯聚、能人輩出的創新創業新局面。”劉超説。

  為創客誦詩

  德陽市長趙輝:

  為創客當好“後勤部長”

  這是我在7月26日“德陽創客旌英匯”活動上朗誦詩歌的一段,詩名為《我是德陽創客》。我不是作者,但我願意為德陽創客“代言”,我願為創客當好“後勤部長”。

  德陽有這樣一個大舞臺。四川依託成德綿先行先試納入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德陽正著手打造中國西部裝備技術智慧製造創新先行區,德陽高新區也成功創建為國家級高新區。作為地方政府,我們要唱好臺前與幕後呼應的大戲,為推動創新創業“築好巢”、“搭好臺”、“鋪好路”。

  首先,我們要用好“減法法則”,做優創新創業環境。要讓創業激情大涌動,市場活力大釋放,背後的推手是什麼?是政府簡政放權。今年以來,我們進一步深化了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三證聯辦、一證三碼”等一系列舉措,還設立返鄉農民工創業服務窗口,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努力為創新創業“鬆綁解套”。

  然後,我們要用好“加法法則”,建優創新創業平臺。創新創業,平臺支撐至關重要。我們目前重點要打造孵化園、技術交流合作、O2O、綜合服務、創客行動“五大平臺”,著力構建“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化基地”的孵化體系;發揮全國行業學會、高校院所的學科技術優勢,著力打造企業與全國行業學會、高校院所的技術交流合作平臺;利用“網際網路+”模式,推進智慧城市項目,著力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創新創業平臺;整合個人創客、中小微科技型企業與科技載體、服務機構等多方資源,著力打造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臺,構建交流互動的開放式社區平臺。“德陽創客”是我們重點打造的創新創業品牌,圍繞這一核心品牌,我們已舉辦主題活動10場、系列活動30余場,促成70余位創業導師、100余家金融投資和服務機構以及上千余家企業、創業團隊參加,意向性投資額過億元。“創業邦”等德陽本土創客平臺正日漸成為創業者實現夢想的舞臺。“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引起強烈反響。

  我們還要用好“乘法法則”,配優創新創業資源。創新創業是多要素的有機聚合,關鍵是把要素資源之間的“乘法”做好,形成“倍增效應”。既要強化政策引導,出臺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組合拳”,還要強化金融服務,完善融資機制。8月,我們創新設立了首期6000萬元天使投資基金,並著力構建起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投資的股權投資生態鏈,形成“創業投資+債權融資+上市融資”的多層次投融資服務體系。

  當今時代,國家戰略聚焦創新創業,政策導向鼓勵創新創業,未來發展動力在於創新創業。我們將致力於為創新創業者清障搭臺、排憂解難,努力把德陽打造成創新創業的“圓夢之城”。

  為返鄉者實現創業夢

  自貢市長劉永湘:

  讓返鄉創業成轉型升級新動能

  10月19日,在自貢“雙創”活動周啟動儀式的舞臺上,有位返鄉創業代表,他就是四川振鵬對外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蟻棚。2013年,在外打拼20餘年的他返鄉創業,短短13個月解決了1200余人的就業問題,産品遠銷19個國家,實現産值1000萬美元。

  在自貢,王蟻棚並非個案。“我們將返鄉創業作為‘雙創’的突破口。”自貢市長劉永湘説,僅僅今年1至9月,自貢註冊的返鄉創業企業就超過了200家。

  自貢為什麼要鼓勵返鄉創業?如何幫創業人士實現創業夢?10月20日,劉永湘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首先適應了我國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佈局的調整。在劉永湘看來,近幾年東部地區很多産業都向中西部轉移了。我們非常有必要通過回引工程、返鄉創業等方式承接這部分産業轉移。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還會成為在家鄉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生力軍。此外,留守兒童、留守老人,以及農村青壯年“空心化”等現實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對此,劉永湘有信心:自貢有農村勞動力136萬人,在外務工的就有85萬。劉永湘説,我們還有吸引返鄉創業的“金字招牌”。作為老工業城市,自貢擁有數量龐大的技術人才和水準領先的科研院所。比如,今年5月,自貢與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簽署中德合作職業教育試點推廣項目合作協議。依託自貢市職業院校,推廣德國雙元職業教育模式,為自貢培養“金牌藍領”。

  6月25日,在外從事現代服務業和金融業的英祥集團、嘉豐置業回鄉,投資8億元進軍通航零部件製造業。7月28日,英祥、嘉豐“再出手”,在家鄉建設總投資10億元建設捷克輕型飛機製造項目……這些活動,劉永湘每次都要去“站臺”。

  劉永湘表示,從政府層面講,鼓勵返鄉創業既要充分考慮産業發展實際,又要設身處地為返鄉人員考慮發展前景等問題。這就要求必須有明確的産業導向、人員傾向等。同時按照統籌城鄉的要求,將返鄉創業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納入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範圍,探索建立返鄉創業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社會兜底保障機制。

  為人才提供細緻服務

  廣安市長羅增斌:

  抓住人才這個牛鼻子

  創新創業工作關鍵在人才。廣安擁有川渝合作示範區、國家級産業轉移示範區等金字招牌,但卻受高校資源缺乏、激勵人才的財政收入薄弱等制約,像廣安這樣的西部二級市州怎樣聚集人才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首先要以平臺集聚人才。北上深廣能夠成為高端人才密集區,是因為有大量的創新型企業、科研院所、研發中心等,有人才創新創業的廣闊空間。如果缺少這樣的平臺,缺乏讓人才施展才能的載體、項目,人才無法發揮作用,自然也就談不上吸引力。我們要不斷引進創新性企業和研發機構等,充分發揮企業作為人才發展載體的重要作用,為人才落地提供各種平臺支撐,如今年總投資200億元的宏威高端聚醯亞胺電子薄膜項目在廣安開始試生産後,他們的研究人員也將從深圳和成都來到廣安工作。

  其次要以人才吸引人才。口口相傳的口碑和人際傳播效果更好,以才引才的針對性、實效性都明顯高於籠統的大型引才活動。近年來,廣安聘請厲以寧、李長明、尤政等知名專家擔任廣安高端決策諮詢暨投資促進專家,通過他們牽線搭橋,一批知名專家、院士團隊落戶廣安,如李長明院士團隊建立長明高新技術産業園,李英富博士團隊建立替諾福韋原料生産基地,彭立增等七名博士建立廣安愛思藥業研發中心,正與尤政院士洽談建設新能源研究院。除了引才,還要育才,我們分批選派引進人才到高校培訓能力素質和創新思維,實施萬名人才大培訓計劃,以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等六類人才為重點,對全市現有人才進行系統培訓。

  再次要以服務留住人才。在創業工作和生活方面,要為人才提供最週到細緻的服務。目前,廣安在人才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為優秀高層次人才發放一次性住房和安置補貼,加大人才政治關懷,每年拿出一定數額的副科級領導職位,面向引進人才定向公考進入黨政幹部隊伍。

  更優水準的城鎮化也是留住人才的硬體基礎。廣安的城鎮化率相較全省平均水準較低,我們要依託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後發趕超,建成組團式大城市,探索西部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通過主打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等城市名片,不斷優化人居環境,深入開展“潔凈水”行動,改善空氣和水品質;縮短與重慶、成都、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距離,讓人才能住在廣安,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