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蘇州工業園:“引領開放創新”的中國開發區

2015-10-14 10: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蘇州工業園區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使蘇州工業園區成為中國首個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域。無獨有偶,近日包括彭博通訊社Bloomberg News、道瓊斯MarketWatch、波士頓環球報業集團網站、加拿大Digital Journal門戶、華爾街商業聯盟Wall Street Business Network網站、雅虎財經等眾多國際主流媒體亦對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在改革試驗、開放創新中“擔重任、探新路”的不渝實踐作了全方位報道。 以下是相關外媒報道內容——

  中國總理李克強指出,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引領中國下一步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可以説,蘇州工業園(Suzhou Industrial Park, 簡稱SIP)在踐行這樣理念的道路上已經領先。這個距上海25分鐘高鐵車程的城中之城在過去15年間,通過矽谷式的産、學、研一體化融合,已打造出一個本土企業與外商公司齊頭並進推進創新的生態圈。

  在近幾年,SIP亦從原先的內外資企業的製造業重地轉型成為創新創業的樞紐。僅以服務外包為例,即有跨國公司共用服務中心、研發與知識密集組織、金融網際網路服務等一系列新型業態在此蓬勃興盛。

  據SIP服務業發展局局長劉華介紹,如今SIP的服務業已佔整個區域GDP的41.3%,服務業投資佔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量的比重也連年超過75%。

  即使是園區已聚集多年的逾2000家服務外包企業,本身也在不斷努力提升産業的價值鏈。劉華介紹説,“如今更多企業重視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技術,逐步脫離單純提供勞務外包的業態模式。”

  “可以説,隨著企業向提供解決方案轉變,它們已經成為各個專業領域的KPO(知識流程外包)服務提供商,”劉繼續表示,“這類企業在SIP所有外包型企業中的份額目前已達51%。”

  SIP是中國與新加坡政府在21年前合作建立的園區。眾多世界級的高校組織也在此建立了分校園、研究機構,展開(往往與本地企業攜手合作的)前沿科技攻關和基礎研究。作為三大戰略新興産業的雲計算、奈米科技、生物醫藥和生命科學,也見證了諸多孵化園等國內外加速器載體在此服務於初創公司、並引入風險投資資本。

  此外,SIP引進的創新人才中有118人入選中國國家千人計劃,人才總量居全國3000多家開發區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SIP還提供了在中國國內其他城市難以企及的上佳生活方式和環境,包括條件優渥卻又可支付得起的居所、高品質的學校、醫院、餐廳和公共交通體系,還有金雞湖沿岸許多先進的休閒娛樂場所和設施。在2015年,第53屆世乒賽在SIP成功舉辦,此外還有金雞湖馬拉松、金雞湖龍舟賽等多個重大文體活動。

  為了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園區向其提供了一站式服務,從法務、財會、投融資對接,到人力招聘、再到智慧財産權服務,不一而足。在SIP,甚至有專門為企業提供智慧財産權估值與買賣的“專利交易導航區”服務。

  “有了這樣的專利交易平臺——你就可以通過這個系統具體了解你所持有的專利到底有多少價值;而且,你可以合法地買入並擁有它們的所有權,” SIP園區管委會常務副書記、主任楊知評如此評價道。他補充説,SIP致力於履行智慧財産權保護、改善法律環境而展開了積極、有效的努力。

  另外,SIP之所以在價值鏈攀升中進展迅速,與其積極打造一個——用楊知評主任的話來説,“在企業之間産生‘化學反應’的、富有生機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

  “能在園區整個企業生態圈中促成這樣的化學反應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楊説。他舉例稱,就在2014年,全球第二大醫療診斷設備商、美國的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即以1億美元收購了在SIP成立的創新公司蘇州賽景生物科技。

  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是離心機和流式細胞儀的行業領導者,蘇州賽景亦是一家流式細胞儀生産商。收購完成之後,賽景成為貝克曼庫爾特的研發和生産中心。除了在産品線上增強了實力,賽景研製出的XTG-1600流式細胞儀,能檢測出低至100奈米範圍內的生物,如病毒、細菌、微粒和細胞器,這也為貝克曼庫爾特平添了基礎研究的利器。

  “我們相信,無論從資金、創新、人才、理念的各個視角來看,這樣的‘大-小’企業間的有機反應將有助於建立一個非常健康的、有活力的發展環境,”楊知評認為。“我們也希望今後有更多這樣的‘連結’與‘嫁接’出現,並結出令人驚喜的碩果。”

  碩果絕非不通過變革即可輕易獲得。“如果我們依然按照固有套路辦事的話,那麼SIP這一路走來所取得的突破和成績根本無從談起,”楊知評表示。他繼而舉例説,SIP是中國開發區中第一個試行MAH制度的“吃螃蟹者”。

  所謂MAH(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生物醫藥産業是通行作法,它通過生物醫藥企業合法地授權給第三方專業公司負責銷售與分發渠道開拓、藥品行銷等業務,從而使前者更聚焦于新藥開發、診療手段的研製等“術業專攻領域”、同時也幫助它們成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輕資産”公司。

  “這樣的體系在中國是前所未有的,”楊補充道,“而在SIP,先試先行的理念被看作是一種歷史賦予的擔當,我們始終有著一種‘引領變革’的使命感。——通過推行MAH體系,園區見證了諸多創新型的生物醫藥公司不必再背上‘研發-生産-銷售’長鏈條的鉅資投入和負擔,更關鍵的是,此舉提升了他們創新的步伐、和將科研成果帶向市場的速度。”

  事實上,聚焦于核心競爭力與核心科技,客觀上也讓SIP更受入駐園區企業的青睞。來自美國加州的科技孵化公司PlugAndPlay便是一個例證。

  “在精密製造業——尤其是奈米科技、超精加工領域——相比SIP的實力,我們認為國內‘無人能出其右’,”PlugAndPlay中國沿海區總監Arthur Zhang表示。“而有了這樣核心的[高精尖]製造業基礎,我們才可以談下一步[衍生競爭領域],諸如雲計算、TMT…等等。這也是為什麼像騰訊、微軟等巨頭公司業已在上海紮根的情況下還會決定將其研發中心落戶SIP的根本動因。”

  黃榮權對此不能同意更多。他擔任碧迪(蘇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美國BD獨資設立的子公司——廠長; 美國BD是全球最大的生産與銷售醫療設備、系統和試劑的公司之一,自1994年起落戶SIP,也是園區歷史最久的僱主公司之一。

  去年BD在SIP完成了第三期項目的生産線,現有共逾130,000平米的廠房面積,三個工廠雇傭約1,500名任職于品質, 生産, 供應鏈管理, 滅菌工藝, 法規事務及研發等部門的員工。儘管BD大中華區總部即在毗鄰的上海,但BD蘇州作為唯一生産基地、是跨國公司執行其接地氣戰略的一個重要佈局。

  “就生産運營而言,我們相當於‘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了,因為我們對園區的未來有信心,”黃榮權表示。他補充説,當年在公司入駐之初,園區的人力發展部門就提供了很大支援,——乃至於BD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招聘的員工中有30%依然在此供職。

  而隨著BD公司的生産線自動化程度日益提高,公司又在另一個維度向園區“要支援”——即:高級技術工。在了解了工廠用工的具體需求之後,由SIP政府支援的一個技工培訓學校特別為BD公司的僱員定制化地推出了培訓課程。“不僅如此,培訓費用的50%也由政府埋單了,所以我們只需要支付另50%的費用,”黃介紹説。

  可以説,(馬來西亞籍的)黃榮權是親身見證了SIP經年轉型變遷的外企高管之一。“在過去,人們來這裡尋找的是生産線的工作機會;而如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工程師從中國各地搬家到此地,有從無錫來的,也有從杭州、上海來的……”他如數家珍似地闡述道,“因為這裡的成功發展,從而吸引了越來越高端的精英人才。這對我們來説,亦是與時俱進地滿足了BD公司的需要:因為我們[的中國業務]也不斷在産業價值鏈上提升。”

  最為令人興奮的是,BD新創立的研發團隊也在積極尋求與當地公司合作——換言之,亦是園區樂見的企業間互為授粉的欣欣向榮生機體現。

  “眾所週知,土地是稀缺資源,不難理解為什麼SIP這樣的園區這麼多年不遺餘力地在‘選擇性留存産業組合’,”黃榮權分析説,“我也相信,諸如高端電子設備、醫療與衛生、清潔能源以及環境友好性的先進製造業,都是SIP “在打造中國升級版開發區過程中”期望留存下來的。”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