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當培養“從0到1”基因

2015-11-25 10:12:00    來源:人民日報    

  要培養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培養“從0到1”的可複製基因。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了年輕人的創造力,在教育界,《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的出臺,也回應並進一步助推了創新創業的浪潮。作為一名教育系統工作者,我一直試圖通過閱讀思考:當代的創新,應該是怎樣的理念?

  從1到N,是在重復大家熟知的事;從0到1,則意味著烙有創新的印記、內含創新的基因。不久前讀過的《從0到1》一書中寫道,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其他物種,是因為人類有創造奇跡的能力。從支付公司PayPal中,就走出了諸如領英網的聯合創始人裏德霍夫曼、YouTube聯合創始人陳士駿、特斯拉掌門人埃隆馬斯克等商業領袖,這與它具有“從0到1”的創新基因不無相關。

  如今,要培養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培養“從0到1”的可複製基因。這種基因無關投資標的,無關一時輸贏,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同時,這也是一種與時代精神相契合、與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理念。身處知識經濟時代,技術革新、知識更替、模式創造等一系列環節,無不以創新為動力,經濟社會發展的知識驅動和創新驅動日漸凸顯。而以教育為突破口,以教育理念的更新為支點,則是轉變創新思維方式的關鍵所在。

  網際網路也給了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以十分開闊的選擇空間。記得在微信朋友圈裏曾流傳一篇“辭職創業開肉夾饃店”的文章。故事主人公放棄令人羨慕的工作,白手起家創業,堅持“創造屬於自己的餐飲品牌”,在網際網路餐飲領域打造了一張名片。這種投身市場浪潮中的勇氣,不只是堅持的勝利,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理念的成功。事實上,網際網路越是開放,越能吸引有創造力的人投入懷抱、大幹一場,年輕人的活力也能充分釋放出來。無形中,一家網際網路餐飲店具備了“從0到1”的基因,實現了從無到有,它也在影響著周圍的很多人。

  事實上,創新創業猶如一股源源不斷的氣流,它並非一定像具象的實物那樣存在著,卻在無形中塑造著文明的成果。鄭也夫《文明是副産品》一書,就用一種頗為顛覆式的觀點闡釋了文明如何産生、創新何以可能這樣的老話題。作者認為,人類社會的諸多文明成果,往往是其他有目標行為的副産品,比如文字、印刷術等都有此特點。而這些“副産品”的誕生,總會通過給予、借用、雜交、發明、互動的途徑,這正是創新的通道。這啟示我們,意料之外的發明推動文明的進步,而這“意外”不更應該多元嘗試、多點開花嗎?

  現實中不難發現,身邊創業的人不是少數,“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也在釋放創新創業的熱情和生機。這一可喜的轉變讓人切身體會到,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春天來了。然而,人才培養方案如何修訂?課程體系如何健全?創新創業實踐如何加強?這些問題都給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戰,也是一項任重道遠、艱巨繁重的系統工程。我們堅信,應對這些挑戰的過程,必然是非常有價值的探索;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落小、落細、落實之時,“從0到1”基因在代際之間傳承之時,“創”字終不再會是稀缺品。

  (作者為教育部新聞宣傳中心幹部)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