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碩博學生創業興趣低,拉響教育警報

2015-09-06 09:56:00    來源:廣西新聞網    

  國家統計局調查總隊、市統計局昨日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77.2%的大學生表示對創新創業有興趣,13.4%的有創業實踐。其中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最高,對創新創業有興趣的比重為89.6%,分別高出本科生和研究生13個和19.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高職生創業實踐者比重也更高,分別高出本科生和研究生5.2個和8.9個百分點。而在被調查的本碩博畢業生中,有近五成的學生選擇畢業後“找工作”。(9月1日《北京晚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雖説創新創業興趣並不一定能反映大學生現階段和將來創新創業成果的多寡,但保有此種興趣才能點燃創新創業的激情卻是毋庸置疑的。超過七成的受訪者有創業興趣確實令人歡欣鼓舞,然而本碩博學生的創業興趣低於高職生,做出畢業後“找工作”選擇的比例高於高職生的數據卻也如“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調查針對的是大學生,但筆者認為,這一結果再一次拉響的卻是基礎教育的警報。

  我們的教育對創新創造意識的培養是不是缺少點什麼?目標設置整齊劃一,教學內容古舊空靈,課堂教學刻板灰暗,練習訓練機械重復,問題答案分明唯一。教育改革呼聲雖然一浪高過一浪,但服務於高考的應試傳統卻從未真正被人們拋棄。教師帶著鐐銬跳舞,學生獨木橋上行走。個性常受禁錮,創新亦成奢談。因此,對於大多數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説,對教材知識的掌握程度雖決定了錄取的批次,但跟創新創造、實踐操作能力卻難成正比。也正是因為如此,浙大一道“煮幹面和煮濕面誰花的時間更長”的面試題才“碾壓”學霸成“神題”。

  我們的教育給學生帶來的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幸福感是不是太單一?分數決定成敗,成績成就英雄。按批次劃分高校錄取分數線雖然公平、公正、客觀,但也讓“唯分數論”潛滋暗長。教師以對教材的把握契合於參考資料為光榮,學生以試卷的解答接近於參考答案為幸福。“冰雪融化變成水,滿分;冰雪消融變成春,零分”,過去不是笑談,如今仍有發生。在整個基礎教育甚至部分高等教育階段中,學生的幸福感大多來自對所學知識的滾瓜爛熟,來自考場上的自我超越,而極少來自創新創造,甚至標新立異。

  沒有創新創造意識的培養,學生腦海裏難以迸發出創新創業的火花;沒有創新創造成功的幸福體驗,創新創業的火花難以蔓延成創新創業的熊熊烈焰。雖然説超過七成的大學生受訪者有創新創業興趣,但若不是因為他們面臨日漸嚴重的“找工作”難的現實壓力,此比例又將下降多少?剩下的又有多少能夠經受住創業道路上各種磨難的考驗,並永葆創新創業的激情?

  高職生的創新創業興趣濃厚固然讓人欣喜,但本碩博學生低於高職生的創新創業興趣比例和高於高職生的選擇“找工作”比例,卻著實令人心焦。家庭、社會和國家對他們的教育付出明顯高於對高職生,他們本身的知識層次也略勝高職生一籌,人們對他們的創新創業自然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因為,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更是一個政治經濟全球化的時代。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教育的警報已經再一次拉響,端正學校辦學思想,更新學校辦學理念,著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從小在創新創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已刻不容緩。(王徵平)

  原標題:本碩博學生創業興趣低,拉響教育警報

  稿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

  原標題:本碩博學生創業興趣低,拉響教育警報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