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7 10: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日前中國政府網挂出的一則消息透露,國務院自2013年5月起共發佈22份相關文件,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實際上,在促進創新創業方面,黨中央和國務院比想像的還“拼”。根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以國務院名義發佈的410份文件中,與促進創新創業相關的多達50份。
營造氛圍 提升能力
做創業的拉拉隊
兩年前,創業這個詞可沒現在這麼流行,哪家的孩子如果大學畢業去辦公司,總會引發親朋好友的惋惜之情。因此,促進創新創業首先要在全社會營造創業光榮、創新偉大的氛圍,為創業者加油助威。
從2013年5月下發《關於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開始,兩年多的時間,中央先後發佈《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關於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等9份文件,其中的亮點措施包括加快構建眾創空間、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發展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強化返鄉農民工等人員創業培訓工作等等。
作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系統性政策文件,《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定位為“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並從9大領域、30個方面明確了96條政策措施,在全社會掀起了創新創業的風潮。
北京市公安局最年輕的女探長高陽子就是在這股風潮的鼓動下,辭去公職創辦了一家湯品外賣公司。“我媽媽開始很不解,現在她也會説,原來你做的事情就叫創業,是國家支援的,我們也支援。”高陽子很感謝原單位和家人的理解支援,讓自己圓了一個創業夢。
在相關政策中,高校畢業生獲得了特別關注。他們佔據了我國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的半壁江山,2013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人,今年則高達749萬人。近兩年,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意願日益走高,但他們的創業能力還沒有跟上,有些學生在大學裏從未接觸過創業課,連基礎的註冊登記、企業財務都不明白。
為此,中央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的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等措施,有的放矢,切實加強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政策出臺後,很多高校按要求開設了創業課程,例如四川大學就開設了近2000門創新創業課程,還和銀行建立了5000萬元創新創業風險基金,和成都市共建1億元的創業基金,以實際行動支援大學生創業。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許多高校還將過去的就業指導中心改名為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為創業學生提供場地和創業導師。
這些政策措施激勵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將“老闆夢”變成現實。來自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新登記註冊的大學生創業者達47.8萬人,比上年增長33.3%,比16至30歲的同齡段創業者高17.9個百分點,而且這幾年學生創辦的企業中不乏“餓了麼”、“一畝田”等明星企業。
降低門檻 廣開門路
當創業的助推器
今年初,李克強總理在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界對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建議時説:“如果説,(改革開放)前30年,我們更多的是靠勤勞的話,再往後走,我們更多的應該靠智慧,要靠政府簡政放權,把市場的準入門檻降低,讓願意創業的人能夠創業。”
從出臺的系列文件來看,降低創業門檻的確是首要任務。2013年以來,中央先後下發15份文件推動簡政放權,其中7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兩次清理取消非行政審批項目,兩次規範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並積極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做創業者起步的助推器。
以“三證合一”為核心的商事制度改革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關鍵措施。自2013年始,國家改革註冊資本制度,將實繳改為認繳,取消公司最低註冊資本限制,讓0元辦公司成為可能,並在全國試點 “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年檢為年報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降低了創業門檻,提升了創業效率。
根據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的調查,商事制度改革後,近半數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以在5天內完成註冊登記,絕大部分可以在三周內完成這一程式;改革前註冊的小微企業辦理營業執照所需的平均費用為723元,改革後的平均費用減少為272元,超過7成的小微企業和66.82%的個體工商戶不需支付費用就能辦好營業執照。
創業者一腳踏進了創業的大門,又該去哪些地方尋求機會?2013年以來,中央先後出臺《關於印發“寬頻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關於促進服務外包産業加快發展的意見》、《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等15個培育促進産業發展的文件,為創業者廣開門路,拓展創業空間。
需要指出的是,這15個文件涉及的均為網際網路電子商務、資訊産業、體育産業、文化設計産業、養老産業等第三産業,而以網際網路為特徵的第三産業正是當前這波創業的熱土。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註冊企業的80.3%是第三産業,其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新登記註冊10.6萬戶,增長70.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4.7萬戶,增長68.5%。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李攀開發了一款對接小學生與私人教練的APP“教練來了”。“我就是看到新出臺的文件,覺得體育服務業即將迎來黃金期,才抓緊組的團隊。”李攀説,“希望能趕上風口吧。”
每天都有李攀這樣的創業者,在一系列降低門檻、廣開門路的利好政策下,迸發出創業與創新的原動力。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企業200.1萬戶,增長19.4%,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超過1.1萬戶。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2.64億人,比2014年同期增加約2800萬人,增長11.6%,其中許多都是創業大軍的新成員。
扶持減負 打消顧慮
樹創業的保護盾
創業企業大多是小微企業,面臨融資難、實力弱等實際困難。為此,中央出臺了《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關於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關於稅收等優惠政策相關事項的通知》和《關於金融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5個文件,為創業主體減負。
這些政策主要分為資金支援和稅負減免兩大方面,其中的主要措施包括落實國家統一制定的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地方中小企業扶持資金將小型微型企業納入支援範圍、加大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對小企業創業基地(微型企業孵化園、科技孵化器、商貿企業集聚區等)建設的支援力度、要求優化信貸投向、為小微企業提供有力支援等等。
在幫扶、“寬進”的同時,加強嚴管,為創業者打造了堅實的保護盾。
從2014年起,國務院批轉全國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關於依法公開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侵犯智慧財産權行政處罰案件資訊的意見(試行)》,印發《2014年全國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保障創業主體的合法權益。還下發《關於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關於推廣隨機抽查規範事中事後監管的通知》,創新監管手段,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2014年6月,《關於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面督查的通知》下發,重點督查涉及簡政放權、産業擴容、金融支援、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為保護盾加了一道雙保險。
目前,全國52%的縣實現了工商、質監、食藥監等部門“三合一”或“二合一”,監管力度顯著加強。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有望在2017年底全部建成,依託此系統建設的小微企業名錄系統已經上線,年底前可實現小微企業庫、申請扶持導航、企業享受扶持資訊公示等主要功能,消除監管盲區,凈化市場環境,減少創業者的後顧之憂。(經濟日報記者 佘 穎)
創新創業須不拘一格用人才2015-08-17 10:15:00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脫胎換骨”2015-08-17 09:52:00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創業是當代海歸最鮮明的特徵2015-08-17 09:50:00
炮製“創業假像”要不得2015-08-17 09:23:00
大學生自主創業別忘享優惠2015-08-17 08: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