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創新需要“眾人拾柴”

2015-08-13 10:0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國家戰略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創業創新的風潮。“你創業了嗎”“你有什麼創新”成為許多“創客”見面打招呼的方式。但是,在這一股創業創新的浪潮中,也有人提出,創業只是小部分人所要做的事,創新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沒有關係。這種對創業創新的懷疑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新精神在社會中的進一步滲透。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創業創新事業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通過創新,大多數生産部門的勞動生産力得以提高,必要勞動時間普遍縮短了。也就是説,創業創新不僅對科研人員、開發者有意義,對一線勞動者也有巨大的意義。廣義上的創業創新,不局限于開一家公司、發明一個新産品,也包括一線勞動者做某項技術改進,這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做到的。

  李克強總理曾對中外企業家説,“創新不單是技術創新,更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中國30多年來改革開放本身就是規模宏大的創新行動,今後創新發展的巨大潛能仍然蘊藏在制度變革之中。”總理的話延伸開來,創新應該還包括管理者改善生産流程,包括監管者為新産品打開“綠色通道”,更包括普通勞動者改進具體的工作方法。

  只要微觀主體都具有創新活力,國家就能迸發出巨大的創新活力。可能對大部分創業創新者來説,與傑出科學家與知名企業家相比,他們的創業創新成果微不足道。然而,這些看上去微小的成果,組合在一起能夠發揮強大的“長尾效應”。更何況,對微觀主體來説,只要有心,創新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在平時工作中注重改進方法,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作出改變,就能夠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

  如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脫離創新,生産會變得死氣沉沉,生活會變得單調乏味。從這個角度看,恐怕沒有一個人不想創新,沒有人會覺得創新是個麻煩事。其實,對創新的一個理解誤區在於:過去人們把創新想得過於“高大上”,以為非得搞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發明創造才算創新。實際上,對這種過度神秘化創新的觀點,公眾也需要“去魅”。對普通人而言,創業創新可以很接地氣,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當然,創業創新需要個人、組織具有擔當意識,不要為可能遭遇的失敗而氣餒。如今,在媒體聚光燈下閃耀的那些創業明星,大多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才站到了今天的位置上。可能對很多人來説,不希望看到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是這不意味著生活中就容納不了創新。只要把失敗的預期,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創新的試驗就能保持無盡的魅力。與此同時,因為每一個人的參與,社會的創新環境更好,對創新失敗的包容度也會更高。

  今年年初,李克強總理考察了深圳柴火創客空間,聽到創辦人解釋柴火的寓意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李克強欣然應允擔任創客空間的榮譽會員,為創客“添一把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應當做一個拾柴者。而創業創新正需要這種眾人拾柴的氛圍,參與的人多了,火焰燒得更旺,創業創新的成果也會更加激動人心。當這種拾柴成為一種習慣,創新之火就能常燃常新。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