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創業創新東風吹來 各行各業的企業家都在忙什麼?

2015-07-13 11:12:0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華曄迪)一邊是宏觀經濟增速減緩,為數不少的傳統産品市場趨於疲軟,一邊是國家接二連三齣臺創業創新鼓勵政策,新技術、新需求、新消費熱點不斷涌現。這樣的背景下,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們都在想些什麼?他們所在的企業又正在做些什麼?

  搞創新 過硬産品贏市場

  在廣東佛山,志高空調總部雲服務中心控制室,大螢幕上跳動著分佈于全球各地的志高用戶空調運作狀況,這套志高通過創新研發的智慧控制系統,能根據用戶所在地天氣狀況自動調節空調溫度、濕度,提供適宜的室內環境;而一旦空調出現故障,雲服務中心會比用戶更早知悉情況並及時做出服務反應……

  如志高一般,當市場告別高增長,越來越多傳統製造企業借助網際網路普及機遇推進技術創新,圍繞用戶需求提供延伸服務,由單純的産品製造商轉向綜合的服務提供商。

  “智慧化是家電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志高空調總裁黃興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通過雲技術家電企業實現與全球消費者、産品三方交互,不僅為消費者提供産品解決方案,還史無前例地搭建大數據平臺,讓用戶生活變得更便捷簡單和多元。

  護權益 專利産權助創新

  在北京,近年來依靠科技創新在LED封裝硅膠行業異軍突起、打破這一領域市場原來由跨國公司壟斷局面的康美特公司,眼下正在調整智慧財産權保護策略,從以往以“技術秘密”方式進行保護,轉變為構建“專利池”。不久前,康美特在與一家日本公司關於創新産品的專利較量中,成功獲勝,衝破了跨國公司在LED封裝硅膠行業的專利封鎖。

  眼下,國內創新型企業與跨國公司之間的專利糾紛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LED等新興技術領域“專利戰”一直伴隨整個行業發展。由於在意識、經驗、資金實力、人員配備上與國際巨頭相比,國內企業還存在巨大差距,“專利遊戲”從來就是為國際巨頭所操控。

  “創業型企業在潛心技術創新同時,必須逐步學習和掌握如何保護專利。”康美特總經理葛世立感慨地説,通過專利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維護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選擇創新領域要注意避開跨國公司設下的專利保護圈,避免踩中“地雷”,深陷專利官司無法自拔。

  跑市場 發掘需求利轉型

  記者見到楊壽海時,他正在吉林跟一位當地企業家談一筆收購富硒資源的生意。楊壽海是南京紅太陽集團董事長,這家業務涵蓋農業、生態肥料、生化農業等大農業板塊的上市民營企業,市值已突破500億元,眼下正在著手向以大健康産業為核心的生命科學、健康農業、節能環保製造服務業轉型。

  如同紅太陽一樣,相當一批中國企業家在上一輪經濟發展中積累起實力,在新的發展階段,又開始挖掘市場潛在新需求,開拓新領域,實現企業轉型。楊壽海告訴記者,中國人日益關注自身健康問題,而硒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他正在各地積極尋找富硒水資源,準備大舉進軍這一健康産業領域。

  而為順利實現這一轉型,過去三年中,楊壽海重新制定企業團隊接班的新規則,通過進一步優化制度、文化、流程,力圖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創業難、守業難、發展難上加難這些過往一直困擾民營企業的問題。

  建體系 厚積薄發謀新篇

  今年上半年,當一些汽車品牌出現銷量下滑、效益下降之際,總部位於重慶的長安汽車卻實現較快增長。目前長安旗下暢銷車型CS75月銷量在1.5萬輛左右,逸動也在1.5萬輛左右,體現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針對6-8月傳統銷售淡季,長安甚至沒有制定任何促銷計劃。

  長安的逆勢表現得益於其持續推進的體系創新。汽車企業的競爭表面上看是産品的競爭,本質上則是研發體系的競爭。長安汽車副總裁李偉對記者表示,五國七地的研發佈局,使長安産品的品質得到極大保障。長安汽車一直注重研發能力建設。長安汽車每年都會把銷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研發中去,有的年份這一比例甚至高達6.5%。

  而根據規劃,未來長安一方面將重點聚焦在新能源戰略,另一方面智慧化也會成為長安汽車主要標簽。“長安規劃2025年實現全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産、商品化。”李偉説,今年長安汽車銷量目標是290萬輛,目前基本實現時間過半、業績過半。

  勇創業 萬眾同享好時代

  在北京,藍港互動簽下多部文學影視作品,籌劃推出新的遊戲産品,去年末上市後,借助強大資本實力,這家已有“手遊之王”之譽的公司開始“二次創業”,今年連續投資入股星美控股、永樂票務等多家公司,顯現出打通遊戲、影視、動漫構建大娛樂産業的野心。

  “這是創業者‘最好的時代’。”藍港互動董事長王峰説,這是一個老中青三代人都在創業的時代。無論是社會氛圍、融資環境、人才素質,還是國家各種扶持政策,都已産生明顯成效,“它讓優秀的人,不會被埋沒;也讓有理想的人,更有機會實現自身夢想”。

  “這也是競爭激烈的時代。”他説,即便是藍港互動這樣的上市公司,依然面臨“二次創業”,“也正是無時不在的競爭,令各行各業天天都在變,商業在變,産品在變。時而革命、時而革新;時而是産品,時而是技術,時而是商業。”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