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二十余封家書鋪就跨越海峽的尋親路

2018年08月10日 08:45:00來源:新華網

  “家鄉找到了,就會常回去”——二十余封家書鋪就跨越海峽的尋親路

  新華社長沙8月9日電(記者張玉潔)“我很開心,完成了爸爸的遺願!”8日,返回臺灣後的陳湘華看到在大陸的侄女轉發的關於她不久前跨越臺灣海峽尋親之旅的報道後,再次勾起了她對這些年漫長尋親路的回憶。

  1949年,陳湘華的父親陳金南隨部隊遠赴臺灣,與親人失去聯繫。退伍後,陳金南開設了一家雜貨店,店內的小黑板上一直寫著“湖南武岡”四個字。

  “所以我從小就知道自己是湖南人。”陳湘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在她十多歲那年的一個夜晚,無意中聽到了父親的哭聲,詢問後才知道父親夢見了奶奶。

  那是陳湘華第一次看到父親流淚,也第一次知道了她在湖南還有奶奶和二伯。

  “爸爸從未斷過對家鄉的思念。”在陳湘華的記憶中,她父親愛吃辣椒,總會用一個破舊的收音機關注湖南的天氣。

  在臺灣的日子,她父親曾多次嘗試給老家寫信,但在特殊的年代裏,這些書信就如同掉入大海一般沒有迴響。

  直到1984年,陳金南終於收到一封來自家鄉的回信。“那天爸爸特別激動,拉著我説奶奶寫信回來了!”陳湘華知道,是那封信更堅定了爸爸回鄉探親的決心。

  4年後,當陳金南終於有機會回湖南尋親時,卻得知原來他的母親早已離世,他湖南的親人不想讓他傷心,便以他母親的口吻寫下了那封家書。

  “那次爸爸心情低落了很久。”陳湘華説,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書信是相隔兩岸的親人唯一的聯繫方式,而信件一來一回往往需要七八個月,一年最多只能收到一兩封家書。

  當一家人還在計劃找時間一起回鄉探親時,陳金南卻在1992年患上重度中風,無法言語。“那段時間,爸爸想家了就會看著地圖。我知道,他在看臺灣和湖南的距離。”陳湘華説。

  2001年,陳金南病逝。父親過世後,陳湘華決定要替父親完成心願。但當她想與湖南的親人聯絡時卻發現,那二十余封家書不見了。

  原來陳金南一直將家書小心封存在一個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地方,在他中風期間,通信地址丟失,而後陳湘華一家又歷經數次搬家,徹底斷了與湖南親人們的聯繫。

  就在陳湘華快要放棄的時候,去年10月,竟找到了塵封已久的家書。

  記者在這些信中看到陳金南寫給母親的一段話:“7月1日接到來信,這是兒日夜盼望了已四十五年了,終於如獲至寶,所謂家書值千金,其實這幾十年來,天天盼望的又何止千金、何止萬金。”

  “我讀到這些內容時,眼淚也停不下來。這些字裏行間充滿了爸爸對家鄉的思念。”陳湘華説。

  她在信封上找到一個家鄉的地址。期間,她曾帶著這個地址先後兩次回湖南尋找,卻發現老家的行政區劃早已發生變動。

  但陳湘華沒有放棄,她的尋親之路也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今年5月,陳湘華通過朋友介紹找到大陸一家公益尋人組織,並將材料和資訊寄了過去。

  “因為找到了家書,有具體的地址、有人名,資料比較多。很驚訝的是,我寄出沒多久就收到大陸打來的電話。”陳湘華説,到6月,他們告訴我,有可能找到了親人。

  “去年底,我們開始做一個幫助臺灣老兵及臺灣‘尋親二代’到大陸尋找親人的項目,目前已經幫助了50個兩岸家庭實現團圓。”今日頭條公益尋人項目合作負責人劉雅靚告訴記者,得知陳湘華的故事後,項目組將尋親資訊彈窗推薦給湖南邵陽縣的部分今日頭條用戶,並且立即組織當地的志願者開始尋找,終於在邵陽縣金稱市鎮大興村找到了陳湘華素未謀面的親人。

  “最讓我感動的是,這麼多年來,家鄉的親人也從未停止過尋找我們!”陳湘華説,她二伯後半輩子戒了煙酒,就是希望能與我們重逢。

  遺憾的是,陳湘華的二伯在去年去世。“二伯沒有盼到這次團聚,但我和堂哥可以將這份親情延續下來。”陳湘華説。

  今年7月4日,陳湘華帶著家書和一枚父親最喜歡的印章回到故鄉,並將印章埋在了爺爺奶奶的墳前。

  臨回臺灣前,陳湘華特地帶了一小瓶家鄉的泥土。“我要把土放在爸爸的骨灰旁邊,這樣才算圓滿地帶爸爸回家。”

  回到臺灣後,陳湘華拿出在老家和親人們的合影給媽媽還有姐姐、弟弟看。“家人都非常開心,媽媽還説明年她要跟我一起回湖南祭祖。”陳湘華説,“家鄉找到了,就會常回去。”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