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從看風景到“闖”科研——臺籍博士看好上海高校教職

2019年05月17日 09:40: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早幾年到大陸好多次,當時只是看風景,現在會考慮要來這邊‘闖’科研!”來自臺灣高雄的“80後”工科博士小林,在東華大學的攤位前排隊,準備投下自己的簡歷。

  70余名臺灣籍博士及應屆博士畢業生,不久前在上海參加第三屆“英才匯聚、滬上逐夢”對接交流活動。這是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上海海外聯誼會滬臺交流委員會連續第三年推出這一品牌活動。

  參加對接交流的臺灣籍博士,大多在寶島各高校已獲博士學位,也有部分是在海外拿到了博士學位,準備到大陸尋找人生的“下一站”。

  小林選擇的東華大學,在對接會上格外受到博士們歡迎。“大家是口耳相傳,聽説這所大學釋放的校內職位比較多,覆蓋多學科,所以大家都想試試。”他説。

  這些出生在臺灣的“80後”“90後”青年才俊,在青少年時期大多來大陸觀光旅行過,如今又有了求職意向。

  上海海外聯誼會副會長王玨介紹,前兩屆活動促成了至少4名臺灣籍博士到上海就業,還有一些臺籍博士雖然沒有參加活動,但受到前輩和師長的啟發,後來也自主投遞簡歷,獲得了較為理想的職位。

  上海各高校吸引臺籍人才的積極性也在增加。去年在對接交流會現場設攤位的高校有18家,今年增加到23家。比如在臺灣醫學界頗具聲望的上海中醫藥大學今年就首次設攤。該校人事工作負責人介紹,短短幾小時收到20多份臺籍博士投出的簡歷,他們大多是慕名而來,且專業對口,這為今後入職奠定了較好基礎。

  對接交流會不僅設有高校宣講、“一對一”面談等環節,還提供資深人士的諮詢輔導。臺籍青年教師金之豪、謝閔智是去年邁出跨海來滬教書第一步的“過來人”。他們向參加對接活動的臺籍博士介紹了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小竅門。

  “是不是要帶著家人一起來?”“在這邊生病了怎麼辦?”“待遇和其他大陸教師一樣嗎?”面對大家的好奇,金之豪、謝閔智逐一回答。

  謝閔智説,他自己是去年參加了第二屆對接活動,最終通過雙向選擇入職上海理工大學的。“感覺我們這些只來了半年的青年教師,很快適應了上海的工作生活環境,融入速度變快了,這與大環境更加舒適、周圍樂於幫助我們的人越來越多不無關係。”

  他建議,臺籍青年才俊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具體研判是一個人到大陸高校任教,還是帶著家人一起來。“兩種方案各有長處,我們也在不斷實踐,從中積累經驗。”

  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盧麗安也是上世紀90年代從海外獲得博士學位歸來,最終入職復旦大學。她把個人經歷和經驗分享給此次來滬的臺籍博士。

  “20多年來,我不僅在學術上獲得成長,在思想上也收穫豐碩。”盧麗安説,“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鄉親願意認識大陸、願意到大陸發展,進而思考民族前景。”

  根據大陸多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惠臺31條措施”)和上海相應推出的“惠臺55條措施”,對臺灣專業技術人員前來大陸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科研項目、赴高校任教等均有具體舉措。

  盧麗安説,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目前與正在上海高校任教的80多位臺灣籍教師建立了聯繫。在滬臺籍教師、企業家代表都樂於分享他們的經驗,並自發策劃、牽線搭橋,這也就促成了“英才匯聚、滬上逐夢”對接交流活動持續舉辦。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