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工人技師季延澤是天煅壓力機有限公司的一名名牌職工。他從1960年進廠幹鏜床起,至今已陪伴心愛的鏜床走過了47個年頭,如今依然退休不退崗,依然完成著工時定額,一些重大技術難題仍然由季師傅帶頭把關,是企業公認的鏜床狀元。
季延澤的學生時代成績優異,稟賦過人。可是由於家庭變故,他不得不在初中畢業後的16歲就進了工廠,站在了鏜床機前。當時,鍛壓機床廠是國內著名的大型液壓機製造廠家,國家工業的發展,使天煅廠不斷接到超大或異型鍛壓件的生産任務。能當一個技術高超的鏜工,完成複雜的生産任務,一般學徒工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絕難成才。而季延澤從進廠的那天起,就喜歡上了鏜床,喜愛面對技術難題的挑戰,發誓要當一名技術狀元。
季延澤的師傅姓王,技術好,幹活地道,要求徒弟每個活兒必須幹好,不能幹壞。可那時也有工人保守的一面,一到有技術量的活兒,就打發小季幹別的去。開始小季只能順從師傅,時間長了,季延澤和師傅耍“賴”了:我偏不走,就看師傅怎麼幹的,師傅只好由著他了。為了更多的學藝,他長了好多心眼兒,把自己床子上的活兒幹完了,然後借掃地、幫忙、遞工具、説句話兒的功夫,看看其他師傅是怎麼幹的,一點點記在心裏。他還上了廠裏的業校,學會了機械製圖知識。靠著他的刻苦鑽研,不待出師,他已經能完成一些棘手的鏜床活了。
那還是在季延澤出師不久的時候,車間下來個大活兒——液壓大缸圈裏邊三個鍵,得按眼兒找正。很多人不知道這活怎麼下手。季延澤把鍵的尺寸用鏜杆兒定出來,再上銑刀銑,最後下件時嚴絲合縫就下去了。
一次,德國産鏜床的附件壞了,是床子上兩個眼兒中的一個,必須比照著前邊的眼兒做。接任務的人做完後由於不同心,件兒下不去。季延澤把活兒接過來,思忖一番後,量好內徑,拿一根鐵絲,找準眼兒,結果一鏜一次成功,“撲”的一下就裝進去了,四週的人都誇小季的招兒高。
在支援越南反美戰爭的時候,鍛壓機床廠承擔了援越的507炮筒子的製造任務,這種炮筒子按圓週三等分有三個方塊,方塊裏邊也是圓,一時間大家都束手無策。季延澤深思熟慮後,借助分度盤來幹,搖到方塊時,把刀退下來,過去後再拿鏜床銑,就這樣進進退退,高標準完成了任務。總之,對一些特殊的活件,找正需要找三個方向{垂直、水準、側面},季延澤為了找正快,就創造了雙表找正法,一塊拉垂直,一塊拉側面,由此提高了工作效率。
季延澤就是這樣靠他的智慧和絕招絕技,不斷破解了企業生産的難題,像500錘、400錘的液壓機柱,中間眼兒很深,還大眼套小眼兒,眼兒中還有軸。內徑尺根本伸不進去。季師傅用卡鉗量內徑,然後把軸抽出來,再用千分尺量,鏜的眼兒完全達到高品質標準,還有一次,季師傅鏜一個兩半圓對合、且眼兒外小內大的活兒。季延澤琢磨了一晚上,最後,他採用兩半圓合桿,用別的鐵對刀,達到兩半圓的圓完全對等同心,令周圍人甚感驚奇和服氣。
“多難的活兒,給季師傅就不難。”這使季延澤在行業裏大大有了名氣。這些年,一些外企、私企許願他每月好幾千元的工資,有的還提供住房,讓他跳槽。可季延澤毫不動心,他説,是企業造就培養了他,他深愛著自己的企業,自己的崗位。就為這兒,63 歲的他,退休後一天沒歇,繼續三班倒,當著全職工人,主動承擔起為企業帶一批高素質徒弟的任務。他也嘆息:這些年培養了一些人,可有的技術行了,人也走了。“能讓人才留住,不容易啊!”季延澤感慨道。作為一名身懷絕技的大工匠師傅,能培養出更多藍領高徒,這是季延澤最大的心願。值得欣慰的是,季師傅現在有了一個好徒弟張志強,這個來自內蒙,20齣頭的小夥子,熱愛崗位,肯吃苦,悟性強,他説,跟季師傅學徒是我的福氣,我一定要儘快學出來,接季師傅的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