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世博會開幕日益臨近,德國為上海世博會所做的準備工作也已接近尾聲。德國館已於今年7月封頂,目前正在進行外部裝飾,工作人員的招聘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德國上海世博會新聞部經理孔然蒂女士日前在柏林接受中國駐德記者聯合採訪時如是説。
德國是最早簽署參加上海世博會的國家之一,也是“作為參展國中第一個開始展館建設的”。這充分顯示了德國對參加上海世博會的重視。據孔然蒂女士介紹,德國籌備小組將於2010年初前往上海,進駐現場,統籌各項事宜,迎接4月16日德國館綵排和試運作首批觀眾的到來。
與一般的展會或博覽會不同,世界博覽會只能以國家或單個城市的身份參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德國館和德國展區的主題是“和諧都市”。
代表整個德國參展的是德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而具體操作和運營則由德國科隆博覽會國際展會有限公司負責。該公司組織了一個精幹的小組,專門負責德國有關上海世博會的一切事務。負責新聞工作的孔然蒂女士就是這個小組的成員之一。她説,聯邦政府為整個德國展區的建設投入了約3000萬歐元。而從上海世博會試運作到10月結束的幾個月間,德國聯邦政府還需要支付約2000萬歐元的運營費。僅僅是在德國展區服務的德方工作人員就有500人,其中包括德國廚師等。
為什麼要帶德國廚師參展?其實,這不僅是為了滿足德方工作人員的需要,讓他們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後吃上可口的家鄉菜,更重要的還是考慮到觀眾特別是那些沒有到過德國的觀眾可能想要品嘗一下德國的菜肴。這既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又體現了城市生活的和諧和統一。
大體上説,城市生活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生産、生活和娛樂。為了展示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德國館及德國展區的設計與構思就是由這三部分組成,分為主展區、生活區和休閒區。具有400個座位的德國餐廳就設在生活區內,休閒區是一片綠地,因為城市生活離不開綠地。
德國館分為四大建築,建築總面積達6000平方米,高度為20米。建築外表新穎、大方、獨特,既有現代化的氣魄,又有線條曲折之美。每一建築體單看好像失之於穩,但是當各個部分構成一個整體時便相輔相成,從而達到和諧都市展館整體穩固的平衡。這一設計從建築角度再現了和諧都市的主題構思。孔然蒂女士向記者們介紹説,德國建築師學會屆時將組織千名建築師專程到上海參觀。
未來城市的特色應當既和諧且又各具韆鞦,因而避免千篇一律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一定要保持城市發展的多樣性,同時也不可放棄技術上的發展與革新。德國館所要傳遞的這些資訊,無疑是對上海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鼎立支援與合作。
充滿和諧都市這一理念的德國館內有許多看點,比如創新工廠、動感隧道、海港新貌、圖片景觀、幕後舞臺、人文花園、未來規劃室、發明檔案館、公園、市郊和活力廣場等。但最能打動觀眾的恐怕還是歡樂劇場和動力之源這兩部分。在歡樂劇場50平方米的舞臺上,隨時都有來自德國各州的文娛演出。
在動力之源部分,有一個直徑達3米、重有1噸多的金屬球。通過眾人的齊聲吶喊,金屬球可以來回擺動和旋轉。在擺動和旋轉時,球體開始發光,並不斷變幻顏色,同時呈現各種圖案。擺動幅度愈大,轉動速度愈快,發出的光也就愈強,色彩和圖案也就更加清晰,置身其中,人們可體驗高科技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