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採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世博:建築不僅是凝固的音樂 材料更顯人性

時間:2010-05-06 09:55   來源:大江網-江西日報

  人們常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走進世博園區,你對這句話肯定會產生深深的共鳴,因為首先讓你一飽眼福的,就是琳瑯滿目、風格迥異的各國國家館的建築。它們像詩、像畫,是浦江岸邊盛開的“花朵”,是“視覺的盛宴”。

  芬蘭館的造型為巨大的“冰壺”,外牆使用鱗狀裝飾材料,看上去是由許多冰塊堆砌而成。以色列館由兩座流線型建築體相交組成,好像雙手緊握,又像一枚海中的貝殼。西班牙國家館採用天然藤條編織成的一塊塊藤板當外立面,外形為波浪式,看上去像“藤條籃子”。新加坡館外觀倣佛一個即將開啟的音樂盒,你還沒有進館,就能聽到來自館內的美妙音樂。相信很多年後,人們還會記住這些給人以震撼和美的享受的場館。不少遊客遺憾地感嘆道:世博會後這些建築要拆除,太可惜了。

  如果再細細品味,你能意識到,世博園的建築,不僅僅是凝固的音樂。別看許多國家館設計獨特,標新立異,其實有著各自的含義。羅馬尼亞館有如一只“青蘋果”,據披露,其設計創意來源于該國最受歡迎的水果——蘋果,表達出綠色城市、健康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沙特阿拉伯館像一艘高懸于空中的“月亮船”,“月亮船”的底部和“甲板”上,種滿了沙特標志性植物棗椰樹。上海世博會沙特參展事務負責人說,沙特是中國南方到阿拉伯半島海上絲綢之路中最重要的驛站之一,他們一直在探求用哪種最好的象徵方式來表達中沙友誼,想來想去想到了船,“月亮船”寫滿了對中國的感情。奧地利館遠遠看去如同一把平放的吉他,外牆和內部的裝飾,包含了大量的瓷元素,寓意自中世紀以來出口歐洲的“中國瓷”,再度回到這個東方古國。

  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是“蒲公英”造型的英國館,它被稱為是從“種子聖殿”飄飛出的“蒲公英”,數萬根觸須狀的透明長桿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種子,風一吹來,長桿抖動,整個場館給人的感覺,就好似空中飄舞的蒲公英。據說,“蒲公英”的創作靈感,來源于設計師對自然與人類關係的思考。當你走進里面,置身于由長桿引入的點點光芒之中,看著四周象徵著生機與希望、收獲的種子,貼近自然的情感便油然而生。“蒲公英”很好地演繹了英國大力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的思想,也契合了本屆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世博園的建築,不僅僅是凝固的音樂,還表現在建築材料的高科技和環保上。據介紹,德國館外牆使用的是一種網狀、透氣性能好的建築布料,表層織入一種金屬性銀色材料,這種材料對太陽輻射具有極高的反彈力,同時,網狀透氣性織布結構,又能防止展館內熱氣的積聚,減輕空調設備的負擔。世博會結束後,這些建築布料將被再利用,改制成遮陽罩,或加工成手提包等。挪威館由15棵巨大的“樹”構成,模型樹的原材料來自木材和竹子,通過屋頂的太陽能和雨水收集係統實現能源自給,原材料也可在世博會後再次利用。

  走出世博園區,我們知道,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在這個進程中,應該力戒“千城一面”、“千樓一面”。中國的城市,不管大小,在未來發展中如何體現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使每一幢建築既具有自己的風格,又在建築材料的高科技和環保上有所追求,應該說是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題中之意。

編輯:董潔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