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觀眾們大呼過癮。 本報記者孫濤攝
本報訊 (特派記者 劉楊)造型雄渾有力,宛如華冠高聳,天下糧倉般的中國國家館一直備受各方關注,而為保持神秘性,中國館也一直未對公眾開放。昨日的試運行首日,中國國家館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本報記者全程體驗了中國館內部三大展區,其中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所有參觀者都大呼震撼。
讓人物動起來
從中國館內入口進入後乘坐電梯即可直達49米上層,這也是展館最高、最大的展層。在這里,記者和當日進館的5萬名參觀者一起見到了讓人驚嘆的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描繪北宋宣和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盛熱鬧的《清明上河圖》為大家熟知。其孤本曾經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引來無數觀眾排隊參觀。一位曾經見過該真跡的孫先生至今提及依然嘖嘖讚嘆不已。
而此次會動的“清明上河圖”不僅將原圖放大了30倍,長寬分別為128米、6.5米,並且能看到其中的人物從靜態變為動態,並輔助有聲音對話,完全一幅宋代繁華景象。
動作10分鐘不重復
“整個圖景10分鐘內的所有動作都是不會重復的,展現城市的晝夜風景,其中白天出現人物691名,夜晚出現人物377名。”館內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清明上河圖》的白天很壯觀,夜景更逼真。工作人員解釋稱,技術人員在保證原圖特徵時,數百棵樹和建築都不能少,很多草木建築之間的遮擋關係、陰影分布,以及在晨昏不同光線下的變化,都需要調試研究。每一個造型的人物和動作都得仔細研究,這些前後耗時兩年。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對面,擺放著41件從全國各省市博物館借來的古董珍寶,其中不乏國寶級的大師真跡、陶瓷。在其他兩個展區,則分別展示了中國傳統城市營建的木結構建築,如拱橋、庭院、園林等。第三展區則通過新概念汽車,藻類生油等詮釋了在低碳方面的努力。
本報提醒
去中國館請預約
本報訊 (特派記者 劉黎霞)由于眾多遊客扎堆中國館,當日5萬個預約號,在1個小時內就被“搶光”。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天中國館只預備了5萬個參觀名額,但沒想到的是在開館一個小時都已經被預約完了,速度快得有些驚人。據介紹,事實上領取預約號過程並不麻煩,由志願者在機器前代為操作,只需要將門票在預約機上輕輕一刷,一張打印有時間的預約券就交到了參觀者的手上,整個過程大約只需要30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