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宗祠文化

無錫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獲江蘇省推薦申遺

2012-04-12 10:13     來源:無錫新傳媒網     編輯:楊永青

  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無錫論壇上,一則消息令人驚喜: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作為江蘇省推薦的“申遺”項目,已報送國家文物局。據了解,每個省只有兩個報送名額,無錫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與揚州瘦西湖一起,在同省PK中笑到了最後。“可以説,無錫已踏上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征程。”市文廣新局負責人説。

  任何世界文化遺産,都有鮮明的文化主題。通俗地説,就是要與故事相伴。“嵩山少林寺首次申遺失敗,就是主題展示欠缺。二次申報時,提出‘天地之中’的概念,一舉中的。”市文管處負責人告訴記者,主題展示可以讓世界準確理解遺産地的文化內涵。

  無錫此次提出的“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申遺,與之前所提的“大運河無錫段、惠山古鎮、宜興紫砂”申遺,已有了較大的變化。首先,無錫根據“二水夾一山”的生態格局,為“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提出新注解:惠山,不再局限于惠山古鎮,是作為天目山余脈的大惠山概念;祠堂群,也不僅指惠山古鎮的118座祠堂,而是指運河、太湖“二水”包夾的“大惠山”沿線的所有祠堂建築。

  重新包裝後一經申報,無錫就在全省兩個推薦名額中爭得一個席位。但主題如何展示、展示什麼,“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地理位置如何界定,目前仍在細化,這些恰恰是無錫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發力點。

  “有件事,我覺得要提醒無錫。”昨天,在説到無錫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時,曾為無錫編制鴻山大遺址保護規劃的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陳同濱教授快人快語,“文保單位、新建建築一定要厘清關係。重建的不是遺産,而是旅遊設施。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損毀就無法重生,在保護時一定要注重原真性,不能丟失建築所附著的歷史資訊,避免建設性破壞。”

  陳同濱教授的觀點與論壇主題“世界遺産:可持續發展”相契合。除了注重原真性外,對世界遺産的保護也要加強旅遊管理,通過法制手段,避免過度利用對遺産造成破壞,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出臺的《清名橋街區管理辦法》便是很好的嘗試。

  借地文保論壇,無錫開始“補課”:了解“世遺”,接軌國際,爭取早日填補“世遺”空白。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