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歷史沿革

時間:2012-09-04 11:13   來源:涼山州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涼山歷史悠久,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就在這裡設置郡縣,委派官吏進行管理。 唐、宋、元、明、清在涼山先後設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衛、廳、縣等。這一地區,秦漢以前稱古邛都國或邛都部落,漢稱越嵩郡,隋唐為嵩州,南詔稱建昌府,元稱羅羅斯宣慰司,明為四川行都司,清稱寧遠府,民國稱寧屬。涼山地區的歷史沿革,反映了在不同朝代與中央政權的隸屬關係。儘管在歷史上,涼山地區轄地範圍有所不同,但大抵上是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東抵烏蒙(今雲南昭通),西迄鹽井(今四川鹽源)。

  涼山人傑地靈。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到過涼山,據《史記》記載,漢代司馬遷“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司馬相如“通靈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溝通了中央王朝與古邛都國的往來和漢朝與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繫,開闢了一條“南方絲綢之路”,為漢武帝在涼山設置郡縣奠定了基礎。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南征,“五月渡瀘”,平定南中。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也經過涼山。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作為元朝特使出巡各地,到達涼山西昌一帶,將這裡的風土人情載入《馬可波羅行記》。明代狀元楊升庵被貶謫雲南永昌時,路經涼山,留下不少著名詩篇。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十萬天朝精兵出天京,轉戰北上,路過涼山,遭清軍與當地土司合圍,兵敗大渡河,成為近代史上的慘烈事件。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率領下,長征經過涼山,在這裡擺脫了蔣介石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創造了“巧渡金沙江”、“彝海結盟”、“飛奪瀘定橋”的偉大歷史奇跡,中央政治局還在會理鐵廠召開了著名的“會理會議”。紅軍順利通過彝區,實現了北上轉移的戰略目標,毛澤東由此發出“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慨嘆。

  新中國建立初期,涼山廣大彝族地區還處於奴隸制社會歷史階段。社會生産力水準低下,落後的奴隸制度和封建的土司制度,等級森嚴,家支林立,械鬥不斷。涼山長期處於封閉、愚昧、落後的狀態。1950年,涼山終於迎來了解放,1952年10月,涼山彝族自治區成立(後改為州),1956年,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涼山實行民主改革,奴隸得到解放,生産有了發展,民族走向團結,這是涼山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標誌著中國最後一個保存完整的奴隸制度被徹底摧毀,涼山實現了從奴隸制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一步跨千年”的飛躍。1956年,在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涼山彝族代表以《從奴隸社會向社會主義飛躍》為題的大會發言,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讚揚,會議代表以長時間雷鳴般的掌聲,共同祝賀彝族人民跨時代的偉大進步。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