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全國政協委員張澤熙。(台灣網 吳曉寒 攝)
台灣網3月10日北京訊 (記者 吳曉寒)“第一次參會戰戰兢兢,隨時都在思考全國政協委員到底該怎麼來發揮作用。”回憶起“兩會”初印象,臺籍委員張澤熙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連續兩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讓他感覺到現在不僅有想要做不完的事情,身上的責任跟擔子也越來越重。
談履職經歷:光榮神聖,有始有終
聊起多年來履職的那些事兒,張澤熙沉思片刻便打開了話匣子。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讓他感到驕傲的是,通過積極參與政治協商、參政議政、開展民主監督,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也體現了自己履職的價值。
“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刻”,張澤熙表示,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緊接著,臺盟中央發起了相關的調研活動,張澤熙也對浙江南翼展開了調研與考察。通過調研他發現,浙江省完全可以借乘海西經濟區發展的東風,讓浙南地區的發展成為銜接長三角和海西經濟區的紐帶。隨後,這些建議被整理為提案上報浙江省委,“我們省委書記很重視,兩次對這個提案進行批示,又開展了更大規模、更大力度的調研活動。”張澤熙感慨的説,正是這件事情讓他深刻體會到一名政協委員在參政議政方面的價值。“能夠圍繞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黨派中央與地方産生上下聯動的關係,並在地方發揮重要作用”,他表示,自己的履職得到了肯定,十分自豪。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開幕會上,俞正聲主席所作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在臺盟界別全國政協委員中引發熱烈迴響,張澤熙也為其點讚。相較去年的工作報告不難發現,今年除了“2016年工作回顧”與“2017年主要任務”外,報告中還增加了一個亮點,專列一章來寫“民主監督”。這在張澤熙看來是十分有必要的。“原來我們對民主監督關注的相對較少,著重放在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方面”,張澤熙説,現在中央將其明確定位、上升到理論高度,既是對政協委員的信任,也是考驗。
“履職是一件非常光榮、神聖的事情”,張澤熙説,全國政協委員一共才2000多人,自己有幸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很驕傲。“雖然是最後一年,也要認真履好職,有始有終。”
談兩岸交流:加強針對性和有效性
近年來,兩岸交流日益豐富,張澤熙表示,如何更有針對性、有效性的推進兩岸交流,加強兩岸民眾間的“心靈契合”,這是他十分關注的話題。
在浙江,“臺灣大學生夏令營”已經開展了十多年,臺灣青年來大陸交流交往的心態變化也讓張澤熙看在眼裏。“原來臺灣學生來這邊大多是看看山山水水,感受一下人文風光”,張澤熙表示,由於島內教育推行“去中國化”,導致很多臺灣青年對大陸不了解,並存在刻板印象。來到大陸後,通過他們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用心感受到的,會對這片土地了解的更深入、更全面。隨著大陸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張澤熙發現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開始主動的進行交流互動,並表現出來大陸發展的強烈意願。
“我們有一次帶臺灣青年去參觀阿里巴巴,想不到他們會這麼熱情”,張澤熙説,在旅遊大巴上,工作人員為臺灣青年播放了介紹馬雲和阿里巴巴成長髮展史的影片,3輛旅遊車上近百名大學生都看的非常認真,“車上沒有人説話,都是聚精會神”。到了阿里巴巴也是踴躍的提問,即使到了預定的結束時間,臺灣青年們也希望能再多停留一會。“現場的環境對他們來説非常有吸引力”,張澤熙説,臺灣青年在不停的追問“馬雲在臺灣有沒有落點”、“我們怎麼來加盟這個公司”,甚至是“可不可以來浙江阿里巴巴就業”。他表示,從網路電商買賣到網上金融,再到網上物流,臺灣青年看到大陸電商的快速發展後,既嚮往又不禁思考,臺灣為什麼不行?“就像習總書記講的‘心靈契合’,兩岸交流要交到心上去”,張澤熙説,只有組織更具針對性、有效性的交流活動,讓臺灣同胞願意主動跟你進行互動、溝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張澤熙還舉例説,現在大陸各行各業都在調結構促轉型,在大陸發展的臺灣企業是不是也會存在這樣的情況?他表示這都需要進行深入紮實的調研工作。如果有,又該怎麼解決?這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現在政策越來越開放”,張澤熙説,希望通過向黨委政府反映問題,使得在大陸發展的臺企也能跟上大陸轉型升級的步調和節奏,使得兩岸現有的發展基礎能夠更好地與時俱進。
“未來還是要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一如既往的加強兩岸溝通交流”,張澤熙説,希望兩岸同胞能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共同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完)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