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蔡英文誇臺軍竟稱“戰戰兢兢” 錯用成語被諷“菜中文”

2017年01月04日 09:08:05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總統府”的新年春聯。

  臺“總統府”新年春聯生造詞語“自自冉冉”,在島內掀起的風波尚未平息,蔡英文又被發現在臉譜上用“戰戰兢兢”來“讚美”臺軍,有島內網友諷刺説,蔡英文不僅僅是“菜英文”,還要得名“菜中文”了。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日報道,蔡英文2日下午在臉譜上轉發臺“國防部”發表的元旦短片“和您一起,守護臺灣”,並且加上評語:“我們的每一天,都是國軍戰戰兢兢的第一天。”隨即有網友質疑,認為“戰戰兢兢”是貶義詞,如果真的要肯定“國軍”的貢獻,應該用“兢兢業業”才合適。接下來在留言區引發多方爭議:有人質疑最先提出批評的網友從行文語氣上看得出是大陸人;也有人挖苦説,“戰戰兢兢”就是唯恐出錯,用來描繪當今“國軍”動不動就受處分,整天擔心成為輿論批評焦點的心情,其實非常貼切。

  《聯合報》稱,“戰戰兢兢”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小旻》,原句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是恐懼的樣子,“兢兢”是小心謹慎的樣子。臺“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對“戰戰兢兢”的解釋是“因畏懼而顫抖”“形容戒懼謹慎的樣子”,同義詞是“不寒而慄”與“小心翼翼”,反義詞是“泰然自若”“悠然自得”。而“兢兢業業”的解釋則是形容謹肅恐懼,認真小心。同義詞有“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反義詞是“敷衍了事”“敷衍塞責”。臺“教育部國教院”主任秘書武曉霞表示,根據“教育部”修訂辭典,兩個詞的意義已寫明。至於“總統”用法是否有錯,她稱,不便評論。

  對於蔡英文所用的“戰戰兢兢”一詞,有島內網友在《聯合報》網站上留言稱,“用得沒錯,國軍和對岸軍力差這麼多,又每天面對解放軍威脅,能不戰戰兢兢嗎?”也有人造句説:“民進黨執政後,百姓都戰戰兢兢地生活著!”還有網友留言説:“一天到晚去中國化,不認同中華文化,還要用人家的成語,畫虎不成反類犬。悲哉!憐哉!”

  島內媒體對“戰戰兢兢”有不同理解。中時電子報3日稱,“戰戰兢兢”也有嚴格自我要求的意思。《論語》泰伯篇裏記載,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因此,“戰戰兢兢”用於部隊執勤並無問題。去年底臺陸軍司令部曾在臉譜上表示,“國軍心繫國家安全,戰戰兢兢履行職責。”不過,《聯合報》主筆室3日下午評論稱,儘管有護航者舉例説,包括馬英九、洪秀柱等人,都曾提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類的話。但上述政治人物“戰戰兢兢”的主體都是自己,基本上是一種自謙與自惕的表現。蔡英文轉引“國軍”的形象短片,目的當然是肯定“國軍”,希望民眾莫忘官兵的辛勞。蔡英文的文膽堪稱近30年來最擅寫“有感”文字的團隊,卻犯下這種初中語文級別的錯誤。甚至還被網友譏諷“戰戰兢兢”恰是軍方的真實寫照,原本希望讚揚軍方的用意,反而變成傷口多撒一把鹽。

  去年年底,臺“總統府”公佈新年春聯,上書“自自冉冉、歡喜新春”賀詞,其中“自自冉冉”被批語意不通。島內作家張大春作詩譏諷“總統府中唯白目”。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解釋稱,春聯取自日據時期臺灣本土作家賴和的詩句,原句為“自自冉冉幸福身,歡歡喜喜過新春”,“冉冉”意指冉冉上升,代表“國家”會提升,每人、每個家都有提升機會。對此,臺文館館長廖振富表示,經他考證,原文應是“自自由由幸福身”,“自自冉冉”是“前所未見且語意不通的詞”。廖振富還秀出賴和原稿圖片,暗示“自自冉冉”應是“自自由由”的筆誤;此外,“冉冉”兩字不能解釋為向上提升。對此,臺“總統府”稱,“尊重研究者的不同看法,不過為求慎重,採用賴和基金會的出版版本”。

  據聯合新聞網報道,目前臺“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沒有“自自冉冉”一詞,但可查到“冉冉”有3種釋義,包括“緩慢行進的樣子”“柔弱下垂的樣子”及“濃密迷漫的樣子”。對於未來是否會納入“自自冉冉”一詞,臺“教育部國教院”主任秘書武曉霞3日表示,會再開會討論,若越穩定使用、使用越頻繁,被收錄機率就越高。

  “難道編入辭典就能點石成金,把總統府的謊話全然漂白?”國民黨“立委”柯志恩3日批評稱,古有趙高“指鹿為馬”,真難想像在21世紀號稱民主進步的臺灣,也有“指由為冉”的孿生翻版。作家張大春稱,“我們就不要再斥責高中生扮納粹了,更可怕而可恥的,是那些站在政治立場上指鹿為馬、造冉成由的成人”。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唐德明3日呼籲,蔡英文應把春聯收回重印,並跟全臺灣人民道歉。

  臺灣一向被有些人追捧為保有“國學正統”,近年也有不少來自臺灣的國學教材進入大陸課堂。自上世紀50年代,臺灣高中課程開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內容以儒家經典《四書》為主,屬於高中必選課。後來到2006年,民進黨執政後欲“去中國化”,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大幅縮減並改稱《論孟選讀》,並改為選修課。直到2012年國民黨執政才又重新改回必修課。但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國學教育在臺灣並非外界傳説的那麼深入、紮實。臺北市立國語實小的國語課(即大陸稱的語文課)每週僅有5節的授課時數,與過去9節時數相比減少近大半。

  這次蔡英文的“自自冉冉”和“戰戰兢兢”,讓人想起陳水扁當年的“罄竹難書”,他2006年任“總統”時曾讚揚臺灣志工説:“有很多我們的志工團體,不管是政府代表或者是民間企業幫忙等等,這些都是罄竹難書,非常感人的成功故事。”時任臺灣“教育部長”杜正勝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拍馬屁“護主”,稱“單單就這四個字,沒有錯”。當時的國民黨“立委”李慶安批評説,“不要因為陳水扁説錯你就硬拗。你對教育的貢獻真是罄竹難書!”一句話讓杜正勝啞口無言。2007年,臺“教育部”推出新版成語詞典,杜正勝贊成把“三隻小豬”等詞彙列入其中。杜正勝先把三隻小豬的故事講了一遍,説:“如果看到小朋友寫作業太草率,我就可以對他説,你不要像‘三隻小豬’的老大,這就是運用成語。”對於蔡英文的用詞失誤,有島內網友嘲笑説,此前有“罄竹難書”“三隻小豬”,這次加上“自自冉冉”和“戰戰兢兢”,民進黨的傳統保持得很好。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