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苗艷青。(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11月1日北京訊 (記者 李寧)“除了掛號等一些大眾所熟知的運用,‘網際網路+醫療’還有哪些方面的應用?”第八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10月30日在北京舉行,活動現場,記者採訪了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苗艷青。
“首先是診斷方面的運用,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檢查,如拍片子,上級醫院可以協助診斷,並且這個診斷是實時的,在5分鐘內就可以給出結果。這是醫院與醫院之間的交流。”苗艷青向記者介紹,利用終端系統,患者在檢查時,基層醫生有讀不懂的地方,上級醫院的專科醫生還可以利用智慧手機,指導其檢查結果以及如何治療。利用終端,醫生之間實現相互間支援、交流、指導。
苗艷青表示,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大陸于2010年開始建設醫療衛生資訊網,並且選了一些省份做試點,如江蘇省連雲港市作為衛生試點市,利用網路提供醫療指導的相關資訊。此外,還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之間的服務,苗艷青解釋説,通過網路化管理居民的健康檔案,病人去醫院看病,醫生可以看到病人的體檢資訊;病人做檢查時,檢查醫生可以看到該病人在醫療機構的治療過程。
“還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診斷,尤其對皮膚病而言,將拍的片子傳過去,有什麼問題可以通過網上診斷”,苗艷青表示,這是最容易實現“網際網路+醫療”的專業。“比較高端、複雜的內科,暫時還沒辦法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因此苗艷青認為,“網際網路+醫療”目前在大陸只能部分發力,而不能全部發力。
苗艷青指出,目前大陸發展“網際網路+醫療”主要內容是資訊的互聯互通。她指出,互聯互通包括病人、藥品、醫療、收費、供應、保障等方面的資訊。“但是在大陸,很多資訊還未實現互聯互通,如在基層醫療機構,網路有些還沒有搭建起來,有些可能時斷時續,沒有穩定性。”
苗艷青表示,“我們也在探索服務提供過程中怎麼去監管它,如‘網際網路+健康管理’,這屬於行政部門、醫療服務提供部門、患者、居民之間的互聯互通。”
針對如何利用相關資訊做一些分析與治療,苗艷青認為,目前在大陸,大數據還沒有利用起來,還未整合。相對臺灣,大陸游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十幾億人生活在不同區域內,經濟、文化、生活差異很大,因此目前在大陸實現大數據不太可能,這是目前遇到的挑戰。
苗艷青介紹,為因應老齡化,“大陸目前正在推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發展民營養老機構,以及讓一級、二級的醫療機構做養老”,以推進醫養結合。
她表示,“社區養老,老人住在家裏,政府部門在社區內提供醫療服務,老人不出家就可以做。對失能率較高的老人,一是由專業的養老機構養老,派一些醫療機構人員定期或一直駐點在養老機構,對老人做一些量血壓之類的照護。二是利用醫療機構做養老。現在很多人小病去社區、大病去三甲,一些一級、二級的養老機構在提供醫療方面較為困難,可以將它們轉成養老機構。”
“在農村,有鄉鎮衛生院,作為醫療機構,它可以讓失能老人住到這邊來。一些老年病的護理、失能照護都可以在一級醫療機構內解決。”苗艷青説。
2016第八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30日上午在北京盛大開幕。論壇以“共用兩岸+平臺,網聚健康新生活”為主題,聚醫養結合與健康産業之力、集網際網路創新之智,構建智慧健康養老新生態。兩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兩岸網際網路助力醫養結合”與“大健康産業發展”等熱點話題交流經驗,共用智慧。(完)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