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 (資料圖片)
中國國民黨中常會8月31日通過政綱草案,首次將“兩岸和平協議”納入其中。2005年以來,國民黨曾因“兩岸和平協議”主張而聲勢大漲,卻在2008年執政後將之視為畏途,漸至避而不談。此次在黨主席洪秀柱力主下,“兩岸和平協議”若能列入政綱,或許是國民黨找回黨魂、翻身再起的契機。
願景: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國民黨將於9月4日召開全代會,討論新版政綱草案。這是洪秀柱第一次提出的國民黨政策綱領,其中有兩點格外引人關注,一是深化“九二共識”,不再提“一中各表”;二是積極推動“兩岸和平協議”,找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可能性。
國民黨過去提及“九二共識”時總是附加“一中各表”,強調“各自表述”。洪秀柱在2015年參與“大選”競逐期間,曾提出“一中同表”,即兩岸以相同的方式錶述一個中國,卻遭黨內本土派嚴厲批判。此次國民黨政綱若去除“一中各表”,可視為對“九二共識”的深化,兩岸求同存異更進一步。
2005年,國共達成和平發展五項願景,其中第二項就是“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國民黨人士表示,五項願景在馬英九執政8年中多已實現,只有“兩岸和平協議”只聞其聲,因此特別提出來列入推動的願景。該人士解釋説,由於國民黨已經“在野”,因此政策綱領裏的文字敘述必須進行修正,改以提出政策願景為方向的敘述為主。
除了以上變動,洪秀柱還擬在政綱裏提出國民黨要積極強化兩岸交流,強化國民黨大陸事務及臺商服務中心,主動關心在大陸經商、就業、求學及生活的臺灣民眾,替人民爭取權益等訴求。洪秀柱也強調,通過兩岸論壇及各類交流平臺協助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問題,支援在臺大陸配偶及學生享有與外籍人士同等的權益。
爭議:黨內有人建議緩行
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以終止敵對狀態,本來是毋庸置疑的好事。2007年,馬英九競選時也曾高揚“兩岸和平協議”口號,一時好評如潮,氣勢如虹。但到執政時,馬團隊卻制定出了做“全民總統”的策略,為了“感召”綠營,兩岸政策主軸改以“不統”打頭,刻意淡化和平協議相關議題,後期更幾乎視為禁忌。
到2015年洪秀柱成為國民黨“大選”候選人,“兩岸和平協議”才重新旗幟鮮明地出現在競選主張中,但當時的國民黨某些人士視之為洪水猛獸,批判洪秀柱的兩岸政策“違背國民黨長期主張”,將她強行撤換。
此次國民黨政綱草案雖已成文,但黨內仍有爭議之聲。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認為,推動“兩岸和平協議”,前提是臺灣內部要有共識,要有足夠的民意基礎。
另有一派以國民黨中常委謝龍介為代表的觀點認為,國民黨當前應該韜光養晦,不宜針對兩岸政治議題有積極作為,只需坐等民進黨碰壁就好。他説,一些國民黨基層人士建議應該稍緩“兩岸和平協議”入政綱。
支援一方認為,推動“兩岸和平協議”是國民黨分內之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周志偉表示,從李登輝到馬英九時代都主張過簽署和平協議,且目前民進黨執政下兩岸陷入停滯性僵局,國民黨有推動兩岸事務經驗,此刻應扛起促進兩岸和平的責任。而現任國民黨黨團總召、向來被外界視為本土派的“立委”廖國棟也認為,推動“兩岸和平協議”是國民黨持續努力的工作,列入政綱是合理的。
關鍵:國民黨核心價值何在
重提“兩岸和平協議”並將之列入政綱,關係到國民黨的發展方向乃至生死存亡。國民黨目前面對的局面,是外有民進黨強力追殺,內有正藍和本土派分裂危機,如何凝聚人心,重塑價值,是最大最關鍵的課題。民進黨上臺後,兩岸關係急凍,正凸顯出國民黨溝通兩岸、制衡“臺獨”的核心優勢。此時重提“兩岸和平協議”,深化“九二共識”,可謂正當其時。
“換柱”換出了史無前例的慘敗,國民黨應該從中學到教訓。投票結果已經清晰顯示,綠營基本盤並無明顯擴張,但藍營卻有100多萬人沒有出來投票。這些藍色選民對國民黨失望,當然不可能是因為國民黨不夠“綠”,而是因為國民黨長期憂讒畏譏,自我設限,處處對綠營示好讓步,跟綠營比賽擁抱民粹、媚俗討巧,自棄黨魂而不自知,以至於坐擁“立法院”多數席位卻推不動重大政策,讓藍營支援者長期有理難申,一口惡氣憋在心頭。
國民黨本土派雖然擁有高層人脈,洪秀柱卻仍憑基層支援在黨主席選舉中大勝,也可見多數國民黨黨員的人心向背。而藍營有人竟認為,這説明國民黨“黨意”和“民意”有所脫節。説這話的人沒想明白,一個政黨如果連黨意都無法凝聚,還談什麼民意?何況,難道只有綠營大聲喊出來的才叫民意嗎?
民意如流水,主流民意有時也會變成沉默的大多數。國民黨若放棄核心價值隨波逐流,只會自我放逐而被綠營瓦解吞沒。民進黨從國民黨那裏偷師“兩岸維持現狀”,是因為發現舊路不通,不得已而改頭換面;國民黨過去8年對綠營“拿香跟著拜”,卻是在絕對優勢下自廢武功,倒持干戈而授人以柄。“兩岸和平協議”要不要寫進國民黨政綱,答案應該很清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