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執政當局上任以來,其經濟、外事相關部門密集推動所謂“新南向政策”。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等專家8日在臺北指出,“臺灣對大陸市場太過依賴”等觀念似是而非,據此所做決策有可能“下錯藥”。
當天,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舉辦“2016台灣競爭力高峰會”,就當前“振興經濟”、“金融科技”、“銀發長照”、“創新創業”四方面展開研討。
圍繞“振興經濟”的討論中,王健全指出,臺灣當前有很多觀念“似是而非”,如果不能清晰掌握實際情況就制定政策,有可能“下錯藥”,其中包括“臺灣對大陸市場過於依賴”的判斷。
王健全分析,臺灣出口對於大陸市場的依賴程度約為40%。其中的七成,即28%的出口,是製造業以大陸為代工基地再轉售歐美市場;實際上,臺灣生産的最終産品“對大陸市場還不夠依賴”。長期以來,産業界太過於把大陸當作工廠,而忽略這一廣大市場的消費力。
初步估計,大陸未來將有一億以上人口將實現城鎮化,到2030年全球有六成中産群體分佈在大陸為主的亞洲地區。他認為,臺灣當局“新南向政策”是為了分散廠商對大陸市場的投資。但東南亞市場發展水準不一,短期內無法取代大陸市場;況且,臺灣製造業早期就到東南亞去佈局,至今創造的效果有限。
臺灣商業聯合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在同一場合演講時指出,當前不宜大幅改變臺商對外投資政策。在“新南向”“西進”何者為先的問題上,大陸市場佔臺灣對外出口40%的份額,不重視的話,那是“傻子”;東南亞國家佔比不過17%、18%。
張平沼認為,不應意圖以“新南向”取代“西進”;臺灣當局的經濟政策,所謂“新南向”最好與“西進”互相兼顧,並且在東南亞、南亞市場和大陸“一帶一路”相連結,進行兩岸合作。
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後,於今年6月設立由她直接管轄的“新南向辦公室”,稱將東盟、南亞地區列為今後重點發展區域;將推動雙向投資、觀光,拓展兩大區域內需市場,加強人才、文化交流等。但臺灣及海外觀察普遍認為,當局推行該政策,主要意圖是壓縮與大陸綿密的經貿關係,扭轉臺商大量“西進(大陸)”投資的趨勢。(記者 劉舒淩 陳孟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