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柯文哲洗淡個人墨綠 學者:柯P用心,北京看得見

2015年08月20日 10:1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海和臺北的雙城論壇19日正式結束,首次以臺北市長身份“登陸”的柯文哲昨晚結束上海之行返回臺北。“穩健”“用心”“順利、有亮點,沒意外”,柯文哲此行獲兩岸各界頻頻點讚,有島內媒體評論稱,“柯文哲此行洗淡了自己的墨綠背景”,其創造的兩岸交流新模式,也讓藍綠陣營都陷入反思。

  “言行零意外,讓人鬆口氣”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柯文哲19日參訪了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禾新醫院以及虹橋綜合商務區等地。被問到參觀四行倉庫的心得,柯文哲表示,戰爭是大家都不希望的,犧牲也不是大家喜歡的,但必要時還是要有決心。被問及抗戰話題,柯文哲回答,“抗戰當時還是蔣介石在指揮,這也沒什麼”,“讓歷史回歸歷史”。造訪上海,只見到上海市長楊雄,沒有與更高層級官員見面,柯文哲對此表示,達到目的就好,其他的客隨主便,大陸怎麼安排就怎麼做。

  雙城論壇18日在上海市瑞金賓館登場,柯文哲當天在論壇上表示,對於兩岸的城市交流,只要有利兩岸人民,他都會積極去做;只要有利於兩岸的和平發展,“我都不會拒絕”。主張“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最後以罕見的浪漫口吻稱,再過兩天就是七夕,希望讓雙城論壇成為兩岸交流的橋梁,讓有情人終能在橋上相逢。臺灣《聯合報》稱,柯文哲致辭時,全場瞪大眼睛看他會説出什麼。當他提及“兩岸一家親”等話時,上海官員面露微笑。

  “言行零意外,讓人鬆口氣”。臺灣《旺報》19日評論稱,柯文哲在雙城論壇的言行,讓外界大吃一驚。原本嚴陣以待的大陸媒體,對柯文哲突然收斂的發言感到不可思議,這跟他們之前認知的柯文哲完全不同;對主辦方上海市政府來説,更是松了一口氣。柯文哲表現中規中矩,雖有違其“柯氏風格”,但他在兩岸關係上的謹慎經營,為自己首次以市長身份出席的兩岸交流寫下不錯成績。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18日稱,“柯文哲表現算穩健”,“是值得觀察的模式”;至於是否給蔡英文造成壓力?他説,“應該不會,我們也都在觀察”。

  “神來之筆”

  18日,柯文哲還參訪了中共一大會址,並表示,當年只有13人參加的中共一大,最後變得這麼龐大,“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蠻厲害的”。

  對於柯文哲主動要求到訪中共一大會址等歷史遺跡,島內媒體稱之為“神來之筆”。臺灣《聯合晚報》19日評論稱,國民黨人物不太會去觀看中共一大會址,民進黨則連“中國”為何物都十分蒙昧,中共一大會址對其屬“宇外奇器”,柯文哲神來一筆,既是他無所包袱,亦是他有所高悟。柯文哲已在實踐著他自己的哲學:世間並無永恒不滅的真理,唯有與時俱進,才是不變的原則。文章還稱,柯文哲去看四行倉庫,中共無非是要他再看看這個民族抵禦異族入侵的精神堡壘;對日據背景出身的人來説,四行倉庫當然更是一個糾結的符號,但柯文哲既然認識了世局變化不能墨守,於是也就願意到此一探。

  “柯P用心,北京看得見”

  “柯P用心,北京看得見”,島內媒體人朱真楷撰文評論稱,柯文哲墨綠的政治色彩,眾所皆知。但一位色彩鮮明的政治人物,卻願意跳脫既有立場,對中國大陸釋出善意,甚至表態願意爭取對岸信任,這對他而言已算讓步。柯文哲主動參訪中共一大會址,並到訪四行倉庫,清楚傳達出他有心想“理解對方想法”;他還以七夕鵲橋形容雙城論壇,以幽默貼切比喻,打進深植在兩岸人民都能理解的文化記憶。他的用心,相信大陸不會沒看見。

  臺灣《聯合報》19日評論稱,雙城論壇順利結束,北京的國臺辦官員終究沒有來,可能讓部分臺北市府團隊有點失望,但這就是政治現實,互動交流到哪,層次就會到哪。但柯式登陸已構成對民進黨的壓力,柯文哲今後可能腹背受敵,一方面有藍營的虎視眈眈,一方面有綠營的“穿小鞋”舉動。但柯終究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尤其要避免踩到大陸最忌諱的紅線:言行不一致。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也認為,柯文哲走對道路(兩岸和平發展道路)、選對平臺(滬臺雙城論壇是領先指標),但也要做對事情,今後希望柯文哲前後一致、言行一致。雙城論壇可拉高柯文哲的支援度,並對臺灣的各個黨派産生化學反應。綠營政治人物可以從柯文哲身上深切反思,為什麼打不開和大陸交流的大門?要思考“臺獨”黨綱可能干擾的任何言行舉措,民進黨應該轉變態度,“柯文哲為他們開了路,就看他們能不能跟上去”。【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