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戲揭穿臺灣社會的謊言
石光生認為,臺灣社會宗教與基層選舉有千絲萬縷聯繫
11月13日至16日,首屆廈臺大學生戲劇節在廈門多所高校、藝術場所舉行,其間除了戲劇專家帶來的講座,更有兩岸高校學生帶來的連臺好戲。而作為此次戲劇節臺灣方面的組織者,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劇作家石光生,不但自己給廈門學生教學,更將自己創作的反映臺灣政治、宗教現實的戲劇《臺灣人間(兼)神》帶到廈門舞臺上演出,讓廈門觀眾近距離透過戲劇情節,深入臺灣百姓最真實的生活中。
臺灣社會常有“造神運動”
在教書育人之餘,石光生還寫了多部劇目,編排出來後屢次獲獎。此次來廈門演出的《臺灣人間(兼)神》,取材于現實事件,將臺灣社會盲目宗教崇拜情結和充斥著黑金政治的基層選舉集中刻畫出來,融合表現主義與荒謬劇場的演出技巧,是臺灣當代少見的批判社會亂象的傑出創作。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您為什麼會寫《臺灣人間(兼)神》?
石光生(以下簡稱“石”):一直以來,臺灣社會宗教都繁花似錦,對社會有正面效果,也有負面作用。十幾年前,臺灣發生一連串宗教詐財、神棍欺詐等事件,件件都讓人匪夷所思,我的戲就是取材于現實。對披著宗教外衣行騙的伎倆,我深惡痛絕。我覺得作為一個教戲劇的人,應該寫一個劇本來批判它。
社會越亂,人對自己越沒信心,很容易被迷惑。尤其在臺灣,時不時有選舉因素,每個人都能找到機會將自己造為“神”。
記:臺灣每次選舉,都有“造神運動”的氣氛,這也會給騙子們養分去成長吧。
石:對!太多政治人物根本就很虛偽,選舉時給承諾,選上了也不履行。此外,臺灣民眾還是比較容易相信民間宗教,由此也延伸出諸多鬧劇。
臺灣社會宗教與基層選舉往往又有千絲萬縷聯繫,所以對於選舉,大家也應該要張開眼睛,不要被政治人物絢爛的外表、漂亮的詞彙所迷惑。戲如人生!我就是要揭穿謊言。
記:這部戲非常有臺灣特色,如此本土的劇來到大陸演出,您覺得會被接受嗎?
石:此劇臺灣演出都是用閩南語,來這邊我們考慮到不是所有的人都聽得懂,就改成了普通話。我希望能夠讓廈門的觀眾了解到在生活週遭很容易被詐騙。而詐騙本身各行各業都有。我知道絕對不可能阻止這些,但若能給看戲的人提個醒,就很好了。
廈門高校該有專業戲劇系
石光生所在的臺灣藝術大學,不但有悠久歷史,還曾出過李安、侯孝賢等多位藝術界的大師。而石光生一直都覺得,校園戲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不但適合專業科系學生,更可以為非專業學生帶來極好的藝術歷練過程。因為戲劇不僅有助於自信心的培養,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與群體相處,激發他們表達深藏於心的真實感受。
記:最近有很多臺灣民間戲劇來廈門演出,這種越來越熱絡的兩岸民間戲劇交流,您怎麼看呢?
石:之前兩岸的戲劇交流僅限于傳統戲曲,如高甲戲、布袋戲等,兩年前我就建議,戲劇不能光守著傳統戲劇,還要加入現代話劇,這樣戲劇的交流形態才會更完整更豐富。這次,我們諷刺現實的劇目就來了,這就很好!
記:您從事戲劇教育這麼多年,如何看待兩岸戲劇教育方面的差別呢?
石:大陸的大學生接受的戲劇理論體系較臺灣嚴謹,但在表演時每個人就只專注于戲劇的某個門類,學習導演的就不會編劇。而在臺灣則不同,尤其是在臺灣藝術大學,每一個戲劇系的學生都要學習導演、編劇和演員,甚至是燈光、布景。在進行劇場表演前,每一個人都要進行裝燈調燈、搭側幕、背景幕等細碎的準備工作,確保一個劇目的每個環節都知道並且熟悉,因此臺灣戲劇系的學生綜合素質較為全面。
記:我感覺臺北戲劇發展的社會氛圍很濃,選擇也很多,大陸的話北京上海比較多,而廈門戲劇始終是小眾才能欣賞,那麼您對培育更多的戲劇觀眾有什麼建議?
石:目前,戲劇在臺灣已經完成從小學到博士班的一貫專業學習;而要發展戲劇,大學戲劇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礎工程之一。廈門有很好的民間戲劇基礎,但現代戲劇方面還有很大努力空間。就現實面來講,在廈門若某一個高校可以設立戲劇系,就可以開展更系統性的戲劇發展工程。因為有大學的戲劇教育,能很快開枝散葉,擴散到廣大中小學,帶動更多人。臺北的戲劇生力軍那麼多,就是因為有高校為基礎。此外,法規還應促成教育體制內外戲劇藝術的傳承、交流、保存、典藏。
作者:張燕娟許小梅黃少毅 圖
[ 責任編輯:李學磊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學磊
原稿件來源:海峽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