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滿地碎盤子“端不上臺面”

2014年01月13日 08: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用了半年時間連開9場討論會之後,民進黨1月9日拿出了一份6000字的兩岸政策“檢討紀要”。令外界吃驚的是,這篇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文字了無新意。去年7月以來,民進黨連開會議“華山論劍”,像是要大張旗鼓調整兩岸政策的樣子,結果又是虛晃一槍。

  9場會議:啃不動硬骨頭

  召集“華山會議”這個動作本身,透露出民進黨兩岸政策面臨的巨大壓力。民進黨內報告承認,2012年“大選”的關鍵敗因,就是臺灣民眾害怕民進黨執政會讓臺海重陷動蕩。

  壓力之下,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導召開“華山會議”。會議氣氛壓抑,但也有新的聲音,比如“凍結臺獨黨綱”、“憲法共識”,但這些試圖切割“臺獨”的提法,都沒被收入“檢討紀要”。

  “紀要”第一部分就説,民進黨將保持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換言之,即“臺獨”立場確定不移。“臺獨”是民進黨與共産黨對話的最大障礙。9場“華山會議”,不但沒啃動這塊硬骨頭,反而固化了既有立場。

  “紀要”用大量篇幅闡述兩岸“不是一個國家”,強調兩岸交流“不得傷害臺灣的主權與安全”,還強調了“獨”味濃厚的“臺灣共識”。就連給臺灣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兩岸經濟交流,“紀要”也大力否定,稱“兩岸産業競爭明顯大過互補”,“ECFA讓兩岸經貿關係遠離多邊體系”,“臺灣經濟將加速邊緣化,並且日益以中國為核心”。

  “紀要”以一兩句話提到,要給陸配、陸生、陸客友善環境,支援兩岸城市和智庫交流。但在通篇的敵意語境下,這些話有等於無。國臺辦發言人1月10日批評説,民進黨是以所謂“國家安全”阻礙兩岸正常交流,以所謂“核心價值”煽動敵意和對抗。

  島內輿論:“有退無進”

  大費週折之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回到原點。臺灣輿論對民進黨此次“檢討紀要”的評價,鎖定在“失望”二字。認為它不脫民進黨“臺獨”基本盤,假話空話一大堆,凸顯民進黨脫離現實自説自話,枉自辜負民眾期待。

  《中國時報》特稿指出,蘇貞昌主導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有退無進”,凸顯民進黨截至目前為止,仍持兩岸立場無須改變就能贏得2016的僥倖心態。中央日報網路版則直批,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根本是一場“政治鬧劇”。

  臺灣知名媒體人江春男撰文指出,民進黨“檢討紀要”滿篇套話空話,看得霧煞煞,文字遊戲説了等於沒説,其實質是不敢面對“臺獨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等“臺獨”基本教義。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10日受訪時説,“紀要”顯示調整只是技術層面的,民進黨對大陸政策的主軸仍是“一邊一國、兩岸互不隸屬”。

  綠營人士:恨鐵不成鋼

  針對“檢討紀要”,綠營也有不少批評。本來,這份文件原擬叫“總結報告”,最後卻成了“檢討紀要”,變成了一份會議摘要參考。不難看出,民進黨內各派意見遠未統一。

  外傳有意競逐下屆黨主席的民進黨“天王”謝長廷這兩天已經三度開腔批評“紀要”。謝長廷直言,“紀要”內容模糊,“沒有讓人很有感。”“紀要”宣稱民進黨站在“主流價值”一邊,謝長廷説,民進黨有個不公開的民意調查顯示,民進黨兩岸政策滿意度僅27%。“為什麼我們站在‘主流的價值’,但是滿意度卻是27%呢?”謝長廷説,他在會上的發言,是鼓勵蘇貞昌“扛起來”,“因為現在大家恨鐵不成鋼。”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撰文表示,不管是城市交流或智庫交流,民進黨早已落實推動,並不需要“檢討紀要”來強調。“真正攸關民進黨兩岸交流困境的核心問題,是民共兩黨仍然缺乏兩岸對話基礎”,但民進黨各種試圖改變兩岸核心論述的新嘗試卻無一過關。

  臺灣“陸委會”前副主委、政治大學教授童振源表示,報告沒調整既有政治立場,大陸恐難與民進黨展開積極交流。

  不過,民進黨也沒把門關死。在謝長廷派系的呼籲下,民進黨下一階段可能會舉行兩岸政策辯論。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表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是第一階段的結束,也是下一階段的開始,所以黨主席蘇貞昌思考“辯論是可行的方向”。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也表示,辯論“不失為要做的事”。

  民進黨當然可以開展新一波兩岸政策辯論,只是如此曠日持久的原地轉圈之後,外界究竟還能有多少期待?

  臺媒評説

  《聯合報》發表社論指出,柯建銘已喊出破“盤”價,民進黨要加入兩岸弈局,基本消費額就是“凍獨”。民進黨不能説1999年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已經取代了1991的“臺獨黨綱”,因為“臺灣前途決議文”明文主張“揚棄一中原則”。至於“憲政共識”,更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再者,“檢討紀要”主張“地方政府交流”及智庫交流,其實陳菊、蘇治芬、賴清德皆已訪陸或訪港,可見此一主張已遠遠落在政治現實之後;一方面謂將營造對於陸配、陸生、陸客的“友善環境”,另一方面卻又在《服貿協議》死纏惡鬥,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在在可見,這一本“檢討紀要”,其實是滿地的碎盤子,端不上臺面。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