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涉及臺灣或兩岸問題的只有一處,即第七部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第25條“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部分,提出了“擴大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開放合作”。預示了未來在大陸推進經濟開放與改革進程中,尤其是在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將與臺港澳地區的開放經濟合作列為重要內容,這也是以前三中全會不多見的內容點。可以説,中央已將對臺港澳的開放與合作,列為國家整體範圍內不同治理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新重點,也是一個新的政策亮點。
就海峽兩岸而言,擴大與臺灣地區的開放合作將成為中央長期性的對臺重要政策部署。儘管中央還沒有出臺具體、明確的擴大對臺開放合作政策,但未來政策的細化與規劃是可以期待的。如何譜寫擴大兩岸經濟開放與合作新篇章,是大陸對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海峽兩岸共同努力的目標。當前,海峽兩岸各界最關心的一個熱點議題,就是如何推進兩岸自由貿易園(港)區的合作與對接。《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部分提出,“在推進現有試點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為東南沿海地區設立旨在連接臺灣或兩岸合作的自由貿易區提供了想像空間,廈門等地已正在加緊規劃,前景可期。
在大陸自由貿易區發展的刺激下,臺灣方面也加快了推進建設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步伐。在三中全會之後,臺灣又批准了第9個自由經濟示範區,與大陸各地紛紛爭取設立自由貿易區一樣,共同形成新的趨勢與熱潮。
海峽自由貿易區或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建設,均旨在推進經濟開放、經濟自由化以及與國際經濟接軌,正好提供了兩岸一個新的合作著力點。臺灣方面對這一點也非常重視,而且從一度的消極轉為積極,從被動轉為主動,更重視、更關注上海自由貿易區建設以及對臺灣所帶來的機會與競爭。如何推動兩岸自由貿易園(港)區合作與對接,在特定區域內推進兩岸經濟的進一步開放與自由化,為未來兩岸經濟整合、建立中華民族經濟(共同)體,實現生産要素在海峽兩岸之間的自由流動創造條件,應是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重大戰略目標,需要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與奮鬥,創造中華民族經濟的新未來。(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 王建民)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